APP下载

那些被终身监禁的“巨贪”

2021-11-22

新传奇 2021年44期
关键词:腐败问题监禁刑罚

10月29日,吕梁市委原常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受到了终身监禁的严厉判决。此前,曾有多名腐败官员被判处终身监禁,其共同特点都是腐败问题特别严重,受贿金额极大。专家表示,“牢底坐穿”可能会成为“巨贪”的标配。

“10亿巨贪”张中生为何从死刑改判死缓

10月29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吕梁市委原常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上诉一案,对张中生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两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1997至2013年,张中生利用担任山西省中阳县县长、中共中阳县委书记、吕梁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4亿余元。张中生还有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不能说明来源。

张中生案自案发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此案受到关注的原因除了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之外,还与被告受到的严厉判决有关。

2018年,张中生一审被判处死刑。在二审中,山西省高院认定张中生积极检举山西某省级领导的重大受贿犯罪线索属实,构成重大立功,依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可以对张中生从轻处罚。此外,张中生家属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追缴位于香港的涉案房产、车位。赃款赃物大部分追缴,也是法定、酌定的从宽处罚情节。

共同特点:腐败问题特别严重,受贿金额极大

此前,曾有多名腐败官员被判处死缓并终身监禁,他们的官职与任职领域虽有不同,但共同特点都是腐败问题特别严重,受贿金额极大。

曾任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的魏鹏远,虽然官职不算很高,但却极其贪婪,涉案金额超过2.1亿元。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经查其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其实际控制的公司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共计人民币3.42亿余元;为他人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其亲属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8440万余元;挪用公款人民币1.01亿余元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

同样被判终身监禁的“老虎”,还有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邢云。经查,2000至2013年,白恩培利用职务便利以及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房地产开发、获取矿权、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近2.5亿元。

经查,1996至2017年,邢云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职务调整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其近亲属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49亿余元。

专治“巨贪”的终身监禁有多严厉

目前,中国对于最严重的贪污受贿犯罪依然保留了死刑,老百姓们“贪官该杀”的意见也很有市场,所以刑法中增加终身监禁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如果和其他国家的终身监禁作对比就会发现,针对贪污贿赂犯罪实施这一刑罚已经极其严厉。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实际上不再判处或执行死刑。在这些国家,终身监禁也就成了最严重的刑罚。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各国法律中,终身监禁仅适用于一些严重犯罪。

在我国,根据慎用死刑的原则,对被判处死缓的严重贪腐分子,采取终身监禁刑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这是积极而稳妥的选择,更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体现。终身监禁刑罚也利于更好地避免错判的发生以及给国家、被告人带来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和刑法中原有的无期徒刑相比,终身监禁的重点在于不得减刑和假释。这意味着,除了保外就醫这一特殊情况以外,终身监禁将变得和字面意思一样严酷。不过,刑法修改时,对于不得减刑和假释的终身监禁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审慎,只规定可适用于“巨贪”。

“牢底坐穿”可能会成为“巨贪”标配

随着人们对自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追求自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终身监禁这类自由刑会产生越来越大的震慑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表示,这预示着未来贪腐重罪将更多地受到自由刑的严厉惩处。在当前高压反腐态势和反腐法治化的双重背景下,“牢底坐穿”可能会成为“巨贪”的标配。

杜治洲认为,在司法实践中,死缓与无期徒刑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异,都可以减为有期徒刑,但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可谓天壤之别,是“生”与“死”的不同。终身监禁的设立,弥补了死刑和有期徒刑之间的鸿沟。可以说,过去个别被判处死缓或无期徒刑的贪官提前出狱的个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官员的贪欲:大胆捞吧,即便被抓了也就坐几年牢,或者弄个保外就医还可以轻松享受赃款赃物。终身监禁的施行则断了贪官的这种念想。

他指出,修改后的刑法采用了“数额+情节”的立法模式,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贪官可以适用终身监禁。这将产生两个方面的震慑:一是贪官再不敢肆无忌惮大贪,在数量上会有所顾忌;二是贪官会慑于情节对判决结果的影响,在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情节严重的腐败行为,会有所收敛。

(《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

猜你喜欢

腐败问题监禁刑罚
论终身监禁在贪污罪中的适用
刑罚现代化本体初论:目的与路径
断盐也是一种刑罚
浅析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稽核工作
多元治理视角下的腐败问题研究
增设“终身监禁”的意义与适用问题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走向非监禁刑:从世界刑罚趋势看我国刑罚的改革
变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