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劳动教育整合的思考
2021-11-22曾敏嫦
曾敏嫦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1.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其在小学阶段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形成健康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体力劳动、技艺学习等,而是一种劳动、生产、技术以及劳动素养的教育,通过让学生以实践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亲历实践、亲手操作以及手脑并用中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实施则需要借助课程系统进行推进,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跨学科特征的实践性课程,因此,也逐渐成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阵地。[1]
2.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劳动教育提出了重要指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理念作为德智体美劳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其在小学中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体力能力与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力以及性格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身心发育,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形成统一的教育格局,将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劳动素养。除此之外,劳动教育面向的是学生的完整生活世界,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中,实现学生自身发展,而劳动项目的开展则需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劳动教育整合的途径
3.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异同。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不同点。首先,地位不同。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五育之一,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是实现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德智体美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教育方针与理念,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劳动教育的地位一度受到人们的冷落与淡化,但伴随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劳动教育也再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是出于同一地位的,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劳动教育的实施则需要依托于与其他课程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属于同等地位,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价值的载体;其次,教育功能不同。劳动教育的教育重点便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劳动教育的本质便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建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基础上促使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被列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便是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为此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最后,内容不同。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三方面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有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相同点。首先,两者都以育人为目的。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目的便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进而构建起各学科之间的练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都比较注重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来实现育人目标。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增加劳动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劳动情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边也含有劳动教育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能力;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基本活动方式与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有着一定的重合性与对应性。如,劳动教育内容中的生产劳动教育便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设计制作与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实现,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则可以通过考察探究的方式得以实施,等等,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与融合。[2]
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整合方式。
第一,教育目标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都是以实现学生发展、建立正确劳动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为主,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进行整合,使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体验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实现从一般发展向特殊发展的转变,有利于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例如,利用课余时间,由学校组织,教师引导,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农作物基地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各类农作物的种植、观察等过程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教育内容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两者之间内容的有机整合,能够弥补教育内容上存在的不足,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当对两者的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并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多样化的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便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经验。除此之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内容的整合,还可以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体会到所在区域的文化创造历程,又能够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实施方式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注重对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而劳动教育则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两者都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将两者的实施方式进行整合,便可以提高实践活动实施的灵活性,而整合的方式主要有渗透性、主题式、综合式以及结构式等。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在家期间都是由各自家长包揽一切事物,而学生却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为此,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方式来鼓励家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家庭劳动中,通过参与家庭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劳动经验。
3.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评价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整合的评价应该以多元化评价为主,其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劳动教育,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都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将两者进行整合之后的评价应以多元化主体评价为主,学生不仅要评价其他学生,有需要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劳动教育实践课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安排“家务作业”,并通过家长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基于两种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劳动表现等来综合评定。
其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的实践成果开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利于学生劳动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整合背景下的评价内容则也需要突出其多元化,除了要对学生最终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实践中的表现、取得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实践的意义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实现评价育人的目的。[3]
4.反思
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确保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必须要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来让小学生建立劳动是美德的意识,进而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劳动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但在具体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通过将劳动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的方式来让学生亲历多样化劳动,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通过融入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等来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的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知识局限,通过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劳动教育的整合,不仅弥补了劳动教育的不足,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建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基于此,教师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育人的目的,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在劳动教育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或者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主题开展的劳动教育等多样化的整合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的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态度,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