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维度研究

2021-11-2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案突发事件舆情

高 娜

(长春财经学院,长春 130000)

0 引言

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及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南及规范性文件。该预案除了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框架外,还依据教育系统的特点,补充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和考试安全应急预案,形成了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体系[1]。本文旨从网络与信息安全角度,以新媒体为基点,探索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维度,以期为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提供帮助。

1 新媒体为民办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新媒体为民办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机遇

1.1.1 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依托而出现的媒体形态,它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这样的特性使新媒体用户不但能接收海量信息,更可以分享与表达个人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民办高校通过舆论监测手段来获取有价值的突发事件信息,为突发事件的下一步处置提供参考。

1.1.2 为民办高校主动掌握舆论导向提供了便利

在新媒体普及以前,事件的舆论导向往往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民办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方面非常被动。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往往更注重学校的社会影响及声誉,因其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民办高校能够及时公布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展,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社会影响及声誉。

1.1.3 为化解危机、促进民办高校各部门沟通协作提供了新手段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民办高校各部门之间如何沟通协作、如何有效动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常见的新媒体类型包括手机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包括微信、微博、QQ 等。这些新媒体的运用使民办高校各部门在处理危机方面加强了信息互动,有效提高了危机信息的获取效率及处理决策的传达效率。

1.2 新媒体为民办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挑战

1.2.1 新媒体学生受众广泛,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监测难度较大

2020 年9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 亿。在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3.7%[2]。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群体了解社会、结交朋友的重要渠道。依托互联网产生的新媒体更是成为他们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由于新媒体学生受众广泛,学生表达诉求的方式易情绪化,因此,民办高校开展网络舆情监测难度较大。

1.2.2 新媒体影响力大,提升了民办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越来越先进,新媒体也在迅速影响着社会生活。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传播迅速、危害性大等特点。发生在民办高校内的突发事件只是一个“点”,借由新媒体平台,这个点可能加速扩大为一个“面”,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往往会加大民办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甚至超出民办高校的处置能力。

1.2.3 民办高校对新媒体了解不够,认知不足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它具有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及信息发布实时等特征。新媒体的这些特征易导致民办高校对其认知不够全面,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被动。

2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维度研究

2.1 时间维度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民办高校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并对师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从时间维度考虑,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遵循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顺序,如果能在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将对突发事件的妥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2.1.1 事前要以预防为主,展开预见性的管理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文件《21 世纪议程》曾提出:“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需要有预见性的管理模式:面对日益急剧变动的世界,需要对各项任务进行有预见性的管理;为了确保更好地完成使命和实行形式的变化,需要对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行有预见性的管理。”针对民办高校,预见性的管理模式如下。首先,要对民办高校各个部门及区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风险等级高的部门或区域实行重点监管。其次,要制定符合民办高校校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预案要细化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到位。最后,要重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危险防护意识。民办高校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普及安全常识,并从制度上推动学校开设安全必修课和选修课,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远离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伤害。

2.1.2 事中要基于应急处置机制,凸显处理的及时性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机制,它是民办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基础与指南。应急处置机制能够发挥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等职能,以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其次,要搭建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应急组织机构。比如,设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委员会应果断决策,及时部署,并统一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控制事态发展。最后,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事态进展,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突发事件对民办高校产生的负面影响。

2.1.3 事后要体现人文关怀,有序开展恢复与重建工作

突发事件通常会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民办高校重视后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首先,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学生及相关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借由心理干预等手段抚平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让受害者重拾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同时,可考虑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既能方便交流,又能保护受害者隐私,有效提升心理疏导工作的效果。其次,要有序开展物质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学校的日常秩序。突发事件平息后,因其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要尽快恢复,包括校园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内,这些都是保证校园恢复正常运转的前提。最后,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2.2 空间维度

从空间维度考虑,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可与校内空间、校外空间及网络空间有关,这几个空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2.2.1 校内空间

校内空间具体包括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实验室、行政办公区等,这些区域都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是突发事件的重点管控区域。这些区域因性质不同,防范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比如,食堂要重视食品安全,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学生公寓要重视用水、用电及防火安全,避免事故灾难的发生;实验室要重视危险品的使用安全,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等。针对不同的管控区域首先要依据类别做好相应的应急管理预案,预案要体现可操作性,同时,应加强预案的演练,并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预案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要在管控区域内设置消防设施、安全逃生标识等安全自救工具,以帮助师生在危机发生时脱离险境。最后,要在校园内设置安全逃生场所,比如操场等安全用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师生即可前往安全逃生场所避险,保证人身安全。

2.2.2 校外空间

校外空间需要构建一个以民办高校为主体,其他部门或组织为辅助的多元联动应急管理模式。民办高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与周围环境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当民办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因其自身能力有限,迫切需要教育部门牵头,应急管理部门配合,以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首先,要打破校园的封闭环境,考虑引入应急管理机构或组织合作参与危机治理,此举能够借用其专业的技术手段、先进的方式方法等,有效提升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效果。其次,应急管理机构或组织具备专业的应急管理知识及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民办高校与其资源及信息的共享,将其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民办高校的应急管理研究中,为应急管理工作打开新思路。

2.2.3 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化的空间,各类信息在此汇聚,其中不乏未经核实的信息,一旦负面信息传播开来,极易滋生突发事件。因此,网络空间应作为民办高校需实时防范的重要区域。首先,要实时监测校园网络舆情,重视网络安全。针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多款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这些软件可实现舆情监测、舆情预警、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并且,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还可依据数据形成分析报告,为使用者提供参考。面对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监测难度较大的困境,可考虑购置相关舆情监测软件,提高驾驭校园网络舆情的能力。其次,要设立网络信息监管部门。该部门专门负责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网络信息要进行重点筛查、追踪,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学校的应急管理部门,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参考。最后,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导舆论走向。民办高校可搭建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为主体的新媒体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占领舆论高地,主动公布事态进展,体现积极的处理态度。

突发事件是影响民办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时间维度体现了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横向顺序,空间维度体现了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纵向空间。新媒体环境又为其发生发展创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对此,要发挥新媒体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努力维护民办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预案突发事件舆情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舆情
舆情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舆情
突发事件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