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创新
2021-11-22崔丽燕
崔丽燕
(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二中 陕西 西安 710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教育的意义也更加倾向于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一些抽象化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以学生实际成活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在发现美、感受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美术学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味地单向知识输出的模式只会让学生被动地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如能够采用有效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为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奠定基础。
1.授课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之美
在美术实践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教材与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促使学生能够做到亲自体验和感悟。艺术源于生活,探索和感受五彩斑斓的生活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拓宽眼界[1]。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之美,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为艺术的创造奠定基础。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面对与生活原型不一样的作品时就会无法进行评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对作品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分析。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中,该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的锤炼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主动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齐白石《虾》的欣赏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通过与画作中的虾进行对比,探讨一下齐白石的虾与生活中的虾有哪些不同?虾体的透明、会游动与真虾像极了,但是眼睛部位却又不同?这样进行表达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进行对比一番,激发了学生观察探索的欲望。通过问题的抛出,让学生在不断地探讨中对画作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尽心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之美
在强调动手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丰富创作素材,进而将生活变为一种艺术性的生活,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之美[2]。在面具的设计制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生活中艺术的美感。面具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历史、民族、文化等多角度去感受艺术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视频课件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面具造型和表达的内涵之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为面具刻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五官通过鼻子、眼睛、牙齿等形式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人物的形象通过五官进行表达的,在此过程中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对人物分析的欲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美感。最后到了作品的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将自己所运用的材料,所表达的情绪以及蕴含的艺术之美进行表述。该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之美不单一地等同于美术,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生命的意义。
3.拓展教学课堂,在生活中探索美术
艺术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的经历,只有亲身实践,并能够基于客观的事实,才能够在艺术表达过程中表达的更加丰富生动。发现美的眼睛需要深入到生活中进行观察,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到课外,通过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比如可以组织大家去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发现自然界的美。或者带领大家到美术博物馆来感受真实的画作等等,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生活中激发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灵感,从而将自己所观、所想的技能或事物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充分展示美术的趣味性。
初中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并通过体验、实践将生活中的美运用于美术的创作中,赋予作品真正的生命。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阵地,充分调动大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