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1-11-22戚楚峰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长跑体育教师德育

戚楚峰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力求让学生们的所学知识与身体健康成正比例发展。同时,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完善学生们的人际交往和人格修养。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可以接续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本篇文章重点论述初中体育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学理念并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

1.结合学科特点,融合德育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学工作应当是各个学科一脉相承的,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在传统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下,其课程内容与课堂活动设计还不够完善,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还不够重视。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教育效率提高了,课堂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体育教师也在积极的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工作。首先就是要结合体育学科本身特点,恰当的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体育学科具有灵活性,自由性,竞赛性,集体性等突出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德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们在体育课堂的主体性。[1]例如:就长跑部分的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教会学生们长跑的技能并反复训练长跑这样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和懈怠的情绪,既没有将长跑的教学效果落实到实处又没有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锻炼之中。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竞赛游戏,可以规定长跑的长度,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如果部分同学因为体力不足而打算放弃的时候,同学之间可以相互鼓劲,共同坚持,有效提升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并完成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2.践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根据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

在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压缩课时量,大量的灌输体育理论,导致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由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而使教学效果并没有真正的凸显出来,因而也无法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2]例如:在讲解跳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根据教材理论出发生硬的讲解知识点,教师忽略了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本身具备较好的体育能力与体育基础,但是就大部分同学来说,由于恐惧和害怕此项目,就选择放弃。甚至于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跳高项目很少有人积极参加。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个体情况渗透德育教学工作,以建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德育教育鼓励学生们不断的突破自我,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降低难度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

3.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评价中渗透德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上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部分学生会充满热情的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们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们的认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品质。还有部分学生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认真对待,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任务,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策略,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肯定他们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这种评价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有利于完善学生道德修养。[3]

总结

本篇文章重点论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并对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体育教育关乎学生们身体健康素质,德育教育则是在更高层的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并完成对学生们德艺双馨的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长跑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十一年长跑的爱情:此生只爱你
长跑囧事
蹦蹦跳长跑大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