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开展德育教学的研究
2021-11-22黄其岳
黄其岳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禾冈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拓展学生视野,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科学课程中教师要善于落实德育教育,挖掘德育教育元素,对渗透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科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的效率,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具体的方法进行探索,希望能够给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一些启发。
1.挖掘教材元素落实德育教育
为了让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德育元素,有效的融入到科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一方面在科学教材中肯定会涉及到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涉及到我国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做出的一些贡献,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知识的拓展,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心,也可以学习科学家身上艰苦钻研的品质。这种教学不仅仅有效的完成了德育教育,同时借助故事也增添了科学教学的趣味性。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落实德育教育。[1]比如在学习天气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和环境相关的内容,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在学习声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噪音的危害,让学生注意避免给他人造成噪音上面的困扰,比如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在家里也要考虑到邻居感受,避免制造过大的声音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为了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元素,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的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态度
科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课程,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科学实验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求证、尊重事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而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科学小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了解到科学结论得出的不容易,也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到科学探究必须要严谨认真,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态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清理实验台,摆放好实验器具,这些也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比如在开展《热往哪里传》这一课教学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借助实验了解热传递规律,能够认识到不同材料在导热性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和科学。本次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的器具,给热水加热的实验装置。秒表、酒精灯、凡士林、各种金属材料、烧杯、温度计等等,然后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需要的器具材料,完成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过程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认识到了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落实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3.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对人和自然的正确认识
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在科学课程中我们也会学习到很多和大自然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要把握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3]比如在开展小学科学《亚运与天气》一课时,本节课希望学生可以根据气候数据还有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时间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运动会影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借助影片让学生回忆天气和平时我们运动的关系。这时候其实已经建立起了一种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本城市天气情况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运动化时间表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充分的认识到自然和人和谐共处的关系,也借助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打破了原本枯燥的课堂,也很好的渗透了道德理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注重德育渗透,落实好德育教育,这对于进一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利用好科学教材,挖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时借助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知识,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