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2021-11-22王晓刚
王晓刚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趣味教学法,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数学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1.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学习的自制力不高,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但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当活跃,教师如果可以抓住这一点,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2.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开展趣味游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愿意一直坐在课桌前专心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开展趣味游戏,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耍中就可以学到知识,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各种形状的积木,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尺子量出长宽高,让学生计算出相应的表面积,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惩罚他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学会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活跃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喜欢上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离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又近了一步。
2.2 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虽然抽象难懂,但是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感兴趣,而且生活化的数学会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不再畏惧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然后就会得到自行车的车轮、镜子、篮球等很多回答。通过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认识圆并且可以熟悉应用,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清楚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的应用,懂得数学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使学生有一颗学习数学的决心,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2.3 巧妙设计课后作业,保证作业完成效率。课后作业是学生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作业的完成程度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合理巧妙的为学生布置作业内容,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当天讲解完数学知识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为学生设计相应有趣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调查作业,让学生统计五年级学生的身高比例,然后根据调查内容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这样的课后作业,比教师直接布置计算题更有趣,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更高,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合理开展趣味游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巧妙设计课后作业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将学生学习的效率发挥到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