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单元复习中的应用
2021-11-22容艳清
容艳清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二小学 广东 珠海 519100)
数学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如果还是采用机械梳理知识和落实题海战术的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和乏味,无法有效提升复习的效果和效率。为此教师针对数学复习课堂也要做出一些创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和学习工具,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它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单元复习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1.结合单元知识,完成自主梳理
在开展单元复习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去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自主绘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自己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归纳,在构图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知识存在的联系,从而将知识进行内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己绘制导图中个性得到了释放,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完善学生存在的不足。[1]比如在针对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这一单元进行复习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完成导图自我绘制,学生通过绘制还梳理了分数加减法和分数性质的内容,这样有效的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和新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形成了一个大的知识网络,那么在后面学习到《分数除法》后,学生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补充到前面自己绘制的导图中,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
2.开展头脑风暴,实现深度互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落实自身引导者的身份,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着学生按照复习的主题去回顾和整理知识。那么在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时需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优势,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在绘制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通过学生的质疑还有讨论让绘制的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完善,在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上面存在的漏洞,做到查漏补缺。[2]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一)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基本的概念入手进行整理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展开深度交流,然后通过部分同学的思维导图展示,更好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这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去分析导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绘制的导入再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这个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复习知识,同时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3.引导自我反思,整体把握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在课后针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而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数学学习技巧和素养。所以在数学复习课中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和反思课中学习的知识。在这个反思中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完成。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更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3]比如在复习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时,教师可以展示个别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而引发全体学生对自己绘制的导图进行自我反思,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到了自己对基本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的学生发现自己遗漏了一些知识点,进而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暴露出来,从而更好的开展自我反思。学生在借助导图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完成对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复习,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这样一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和自主总结。相信通过本文提出的结合单元知识完成自主梳理、开展头脑风暴实现深度互动、引导自我反思整体把握知识,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构建高质量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