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模图形思想

谷 倩

(西北大学附属大学城学校小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00)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摆脱出来,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模型思想的引入就十分关键了。将模型思想引入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的现状,为教师工作的创新性注入活力,丰富教师的教学的方法,还能使学生融入其中,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同时融入模型思想也迎合了新课改的课程要求,对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1.构建生活化教学场景

小学数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将新课改的要求下的模型思想引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现实生活的各方面体现,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阐述理论知识,而是要结合现实中的生活情景来形象的展现数学思维,通过图形、实物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场景。[1]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不同长度的木棍,在为学生讲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们在课桌上摆出相应的图形,然后逐一检查学生摆放的对不对并且指正,之后让学生指出自己摆放的三角形中,哪个是锐角,哪个是直角,哪个是钝角,最后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设计。教师不可以脱离生活实际讲解教学的内容,而是要将数学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数学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对建立模型思维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更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2.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然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摒弃这种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的讲课。教师通过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逐渐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

比如,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用ppt展示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还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数学教师可以在同一张ppt上展示多种不同的图形,说出一种图形让学生们在其中找出所有对应的图形,比如找出图中出现的所有长方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面寻找刚刚了解到的各种图形,比如数学课本是长方体,铅笔是圆柱体等。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寻找生活中见过的所学到的图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印象深刻的学习到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且结合生活实际,用模型思想深化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建模意识,真正的做到活学活用。

3.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数学建模,提升用模型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去超市买3瓶可乐,一瓶可乐单价是4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抽象为数学模型,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所以一共是消费了3×4=12元。然后付给售货员20元,需要找回多少钱。根据所学的减法运算,20-12=8,所以售货员需要找回8元,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在实践中应用了建模思想,而且还巩固了乘法与减法的运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建模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到生活中其他场景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模型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模型思维在数学中应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课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新课改要求下的模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模型思想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还体现在用模型思想指导数学教学上。模型思想能帮助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建模图形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