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研究
2021-11-22刘波兰
刘波兰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第四完全小学 河北 沧州 061000)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文中还明确要求:“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工作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深化教学评价的改革,打破单一的传统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成为了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1.评价标准多元化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往往是“一刀切”式的。换而言之,教师对于班级内的全体学生均采取同一套评价标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家庭教育背景、英语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一的标准并不能够精准适应与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分层评价中争取做到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步前进与发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英语学习基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例如,教师在人教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在Unit1 My classroom教学结束后,对于英语基础稍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能够准确认读生词、朗读课文对话就能够达标,而对于英语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则需要能够运用课文对话展开交际才能够达标。在这样的标准下,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形成持续的内在驱动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中,评价工作是以教师作为单一的权威性主体的。尽管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监督者与指导者,但他们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单一主体的限制,最终的评价结果也很容易出现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地转换自身的角色,积极鼓励不同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加强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学生、教师纳入评价工作中,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论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且具体的教学评价流程。
例如,在小学英语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中就可以根据不同主体的评价意见,对学生该学期的学习表现展开综合性评价。首先邀请学生自评,反思自己本学期英语学习情况,给自己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分。其次,有目的地组建教学评价小组,组内各成员根据其他成员的英语能力给予互评。再者,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邀请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整体的英语学习过程展开评价,收集反馈。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确保评价的完整性。
3.评价内容多元化
受到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地影响,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知识为本位,以考试为结果导向的。自然,最终的考试成绩也就成为了教学评价工作中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这种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显然使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考试成绩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项目,但绝对不能够是决定性的项目。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评价工作时应当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促进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与思考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小学英语人教pep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英语个人成长档案。将学生在合作探究、单词认读、课文背诵、游戏活动等不同的环节中的表现都记录在档案中。档案不仅包含了学生各个板块学习的评价,更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总而言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完成评价机制与流程,运用多元化评价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巩固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