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的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态势分析
——优势、威胁及前景
2021-11-22赵领军刘晓冕
杨 慧 赵领军 刘晓冕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文化旅游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青睐,尤其是本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人们对某个区域历史背景和人文习俗的了解、文艺产品的鉴赏、建筑风格的品味及特色食品的品尝等,都可以与自然景观的游览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游客获得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和较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主赛场所在地的城市,张家口近年来旅游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国内外游客中的知名度也逐渐提升。以森林、草甸为特色的自然资源、凉爽宜人的夏季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雪场资源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优厚的自然、气候与地理条件大大促进了张家口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未来张家口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出张家口旅游产业的本土文化特色,形成张家口旅游产业的不可替代性,为张家口旅游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1]。
1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态势分析
作为一种著名的态势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这4个字母分别指代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和threats(威胁)。其中优势和劣势是对某一企业或行业自身内部特点的分析,机遇和威胁是对某一企业或行业所面临外部环境的探讨。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制定企业或行业的未来发展策略提供合理的依据。
1.1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分析
张家口具有丰富多样的本土文化旅游资源。首先,张家口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泥河湾地质遗迹,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我国已发现100万年前更新世(打制石器时代)遗址16处,而泥河湾遗址群就占了其中的12处。张家口的涿鹿县,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末期黄帝与炎帝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大战的战场。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曾“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后又与炎帝“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其次,张家口保留了丰富的古代建筑资源。张家口古长城遗址众多,占河北省长城长度的2/3,占全国明长城总长的1/6,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位于怀来县的鸡鸣驿是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在中国邮政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始建于元代的蔚县暖泉古镇和暖泉书院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较完整,有很高的旅游和观赏价值;现存古建筑群还包括张家口堡、来远堡和宣化古城等。再次,张家口的民俗艺术资源也极具特色。蔚县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构图新巧、造型独特、色彩艳丽、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广受人们喜爱;打树花、拜灯山等传统节庆民俗富含当地文化韵味,本土特色鲜明;坝上戏曲“二人台”艺术表现力强,曲调和唱腔都别有风味;张家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河北省其他城市比较而言也很独特,其饮食风格融合了山西和内蒙的饮食特点,传统饮食如莜面、黄米糕等对于来自其他地区的游客而言也相对新奇,值得一品。最后,张家口近年来还发展出了丰富的冰雪类体育文化项目。张家口崇礼区冬季降雪较早、积雪较厚、存雪期较长,且山脉坡度较缓和,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滑雪运动,这既弥补了张家口冬季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缺憾,又使张家口成为京津冀地区游客滑雪旅游的首选,也广受其他地区乃至海外游客的青睐[2]。近年来众多滑雪特色小镇的建设,更是为张家口的旅游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1.2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劣势分析
张家口丰富的本土文化旅游资源与相对滞后的本土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在张家口本土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开发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分散、宣传策略不统一。张家口地域广袤,从总体数量上来看非文化旅游资源常丰富,但大多以最原始的状态分散在各自的区域,导致实际的地域分布相对分散,游客较难以便利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体验。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宣传也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宣传基调和宣传策略。游客接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相关信息,散落在各地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利用,不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文化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意。目前张家口市本土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乏善可陈,有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现代技术含量较低,历史文化资源以简单的游览观赏为主,民俗艺术类文化资源以售卖相关传统类产品或观看表演为主。最后,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配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宣传,而目前相关宣传文案的撰写及翻译尚有待提升,尤其是翻译工作。虽然近年来许多旅游景点介绍和宣传册都印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本土文化旅游方面的宣传资料翻译而言,因其起步较自然景点翻译较晚,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专业的翻译团队较少,可用的翻译人才数量不多,缺乏体系化、规范化的翻译和编辑审核团队;同时文化旅游的宣传资料涉及的人文典故较多,翻译难度相对较大,对译者的英语和汉语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翻译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现有对本土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也是良莠不齐,质量参差不一,缺乏高品质的英文宣传资料。这不仅影响了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推广,相关宣传资料低质量的翻译更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对张家口的印象,不利于张家口城市形象的塑造,阻碍了城市的对外宣传。
1.3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
首先,2022年冬奥会为张家口的旅游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冬奥会提高了张家口的城市知名度,提升了游客数量;以承办冬奥会为契机,张家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京张、张大等高铁通行,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的“青山绿水”生态样貌日益凸显,辖区居民素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行业逐渐规范化,这些也都为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也是张家口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张家口因其“上风上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生态康养项目,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对当地本土文化旅游推广带来了契机。
1.4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面临来自周边大城市的挑战。张家口毗邻北京和大同,与天津等大城市距离较近,这些城市在文化旅游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张家口文化旅游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张家口的文化旅游产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精准定位,挖掘自己不同于周边城市的特色,给予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游客选择张家口的充分理由,致力于打造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响亮的本土文化旅游品牌[3]。其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为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威胁。
2 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
要重视后冬奥时期的发展。距离2022年冬奥会只剩下约一年的时间,冬奥会为张家口的文化旅游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然而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更应该未雨绸缪,积极思考冬奥会之后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据本文对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所作出的SWOT态势分析,笔者认为,张家口未来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既包括不可移动资源,也包括可移动资源。这一特征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可行性。资源整合可以以建筑群、遗址、滑雪场等不可移动资源为中心,形成雪场、古建筑、遗址群等不同区块,并在各个区块融合可移动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戏曲艺术、剪纸艺术、民俗表演、特色饮食等,建立文化体验馆或体验场所,方便游客选择,丰富游客感知和经历,让游客“一站式”获得当地主要的文化体验。第二,突出特色和主题。张家口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必须深挖资源特色,旅游园区和旅游产品的打造应当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温馨、轻松、欢乐的文化氛围,如北方年味主题、民间艺术主题、冰雪奇缘主题等,以不同的主题串联起本土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此外,要加深游客对文化主题的体验和感受,可以引导游客进行主动的参与体验;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VR虚拟仿真技术等,让游客置身其中,为游客提供新鲜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目前类似的技术手段在张家口文化旅游市场的应用非常稀少,少数引进VR设备的景区,其虚拟仿真体验也基本与本土文化资源无关。因此,此类产品的引进甚至自主开发,也是将来张家口本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三,相关部分应当重视本土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充分发挥品牌带来的宣传效应,增强张家口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获得消费者信赖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可以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可以将张家口本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中的强势因素作为抓手,如以本土特色食品为切入点进行品牌塑造,鼓励企业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再带动其他文化资源的宣传。
3 结 语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旅游行业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在我国全民一心、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努力下,以及新冠疫苗的研发成功,未来疫情在我国境内逐渐得到遏制是可以预见的。尽管如此,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小众式、面向特定人群的旅游产业细分化定位是非常必要的。自古危与机相伴而行,疫情带来的危机中也存在了一丝生机。本土文化旅游资源更能帮助旅游产业进行细分,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积极拓展思路,创建更好的立体化、多样化的文化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