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商平台的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福建科协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为例

2021-11-22林佳倩曾芳芳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瓯闽北乌龙茶

林佳倩 曾芳芳.2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随着消费升级理念的深入人心,农业数字经济在农民生计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科技小院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对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案例的剖析,发现其在技术创新、品牌推介等方面卓有成效,科技小院的建设为农业创新推广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是解决“三农”技术推广难题的重要突破口,为其他科技小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时代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变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迎来了巨大变革。一方面,数字经济赋予了人们更高效便捷的方式生活,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资源紧缺型社会,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对于农业市场经济良性发展而言,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化具有积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1.1 农业数字化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复贫,进而构建长效的增收机制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内嵌于农业数字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被视为是当今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反映。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分别从脱贫攻坚、综合示范、快递物流、产销对接等方面,全方面推动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基于顶层设计的宏观视角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的制度体系,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贫困县网络零售总额达2392亿元,同比提高33%,促进了贫困地区500万农户就业及收入的提高。伴随着农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得到了有效开发,农民的增收渠道日益多样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更上一个台阶,农民幸福感、满足感及获得感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曙光清晰可见。

1.2 农业数字化发展是减小城乡差距的必要举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弥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长效增收的有力驱动要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蓝图的擘画提供可靠保障。诚然,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较不合理。但与此同时,大数据、5G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城乡生产销售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一方面,数字农业的发展能促进城乡之间的联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打破城乡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为市场供需的精准匹配奠定了基础,有效降低了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随着数字基础设计建设在乡村的日臻完善,农村经济将会迎来新的增长点,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无疑会推动国民消费体量的扩大及消费结构的优化。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农业相关工作者的收入已大幅提高。在各大网络平台,效仿农业移动经济自媒体巨头的人数不胜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业是一个有潜力的产业,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此外,借助互联网的联通与嵌入,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促使农村居民逐渐降低生存型消费比重,强化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的需求,进而驱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2]。

1.3 农业数字化发展是加速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移动数字经济的崛起不仅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构建了更为多元的消费空间,并且移动支付技术的流行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网络消费、直播平台消费因其便捷、实惠、种类齐全等特点成为了最受居民热捧的消费方式。中国农业产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化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一大助推器,在一产方面,生产者可以用前沿的创新技术去孕育种植农产品,以追求高产高质,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催化出更多新式农业运作主体。在二产方面,数字化能开创更多食品技术,有效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加工业等,创造更高的价值。在三产方面,数字化让农业更具有观赏旅游价值,农旅结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另一进军方向。在内外力的助推下,数字科技已渐渐融入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数字科技力量正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加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精细化,促进了农业智能化。

2 建瓯乌龙茶科技小院发展概况

建瓯市的茶产业是其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极富盛名的乌龙茶—“北苑贡茶”的产地,该市当前茶园面积有12.6万亩,福建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创建于2019年6月,坐落在建瓯市东峰镇,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主办,福建省科协、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南平市科协、建瓯市科协、建瓯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共同创建,依托建瓯市成龙茶厂,成立专家团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19名,是全国第一个以茶为本的科技小院,建瓯乌龙茶科技小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所依托的茶厂是集初制、精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企业。两个大型初精制加工厂,面积有15 500 m2。金盘山茶园基地占地面积500余亩,南临建溪河,海拔150 m,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节分界明显,降水充足。成龙茶厂也是北苑贡茶主产区之一,栽培的品种有闽北水仙、金牡丹、梅占、肉桂、矮脚乌龙、软枝矮脚乌龙等,其中,水仙品种200亩,梅占品种150亩,矮脚乌龙100亩。“闽北水仙”“矮脚乌龙”等产品曾数次获奖,被誉为所属省名茶。

3 建瓯乌龙茶科技小院建设成效

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数字科技促产促销,提高建瓯乌龙茶品质,研发新产品,推动建瓯乌龙茶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促进茶文化传播,助力企业拓展。

3.1 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升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平视察时重点指出,科技现代化在农业中的运用是关键,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驻院团队和企业致力合作新产品的研发,通过实验数据探究水仙、矮脚乌龙及梅占等数个茶树品种适制性的可行性。继而按照原本加工程序,将人工费用和经济效益及所制成品质进行比较,确保新技术可以推广应用。由科技小院指导专家领衔的乌龙茶清洁化综合做青机已正式投用。相较于传统做青方式,这款做青系统能隔离式清洁化自动化供热,环保节能,节省2/3的人工成本,燃料费用节约达70%以上,茶叶品质也有显著提高。

另外,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专家团队将新能源颗粒质清洁化综合做青机与矮脚乌龙结合,通过不同萎凋方式、做青程度、烘焙温度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闽北乌龙茶的品质并制定矮脚乌龙加工技术规程,为矮脚乌龙茶制作工艺给予技术与理论支撑。通过三种不同拼配方式对矮脚乌龙进行拼配工艺创新,研发新产品,丰富北苑贡茶产品多样性,建瓯乌龙茶技术创新呈现良好势头。

3.2 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示范种植初成规模

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绿色高效高产攻关增产增效示范基地,搭建共享服务平台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规范要求,开展了4个高香优质乌龙茶新种(系)与对照种的对比试验,完成了植物学(树高、幅、分支生长等)、生物学(春茶萌发期、开采期)和适应性(种植成活率)、抗逆性(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等农艺经济性状的比较鉴定,初步筛选出了适宜建瓯种植、发展的乌龙茶新品种2个,并建立了核心示范种植区3亩。与此同时,引进示范金牡丹等乌龙茶新品种5个,并建立了核心示范种植区50亩,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发展。

3.3 助力企业线下品牌建设

中国强大离不开实体经济,要做好建瓯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建瓯科技小院和农技协的专家不仅在疫情期间助力茶企恢复生产,同时小院也帮助企业在线下进行新的突破,进一步开拓了新型的包装和产品,设计新型的图样和图示,让选择更多样,同时也通过当地“茶神节”等茶事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小院设立品牌推广团队助力企业品牌旗舰店于2020年在建瓯正式建成开业,集营销、品牌宣传、茶文化传播为一体,提高知名度,拓展来自全国的业务订单,增强其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助力企业向更高的目标加速发展。

3.4 多方合力开展线上直播推介活动

2019年,建瓯全市茶园的占地面积为12.7万亩,茶叶年产量达1.63万吨,茶产业是其传统特有产业,其中,乌龙茶年产1.56万吨,全国第一,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数媒时代直播带货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形式,直播带货可缓解农产品的滞销困境,还能推动建瓯文化的传播。近年来,建瓯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探索茶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着力建设茶平台,致力于走出一条在生产、生活、生态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发展的“三生共融”之路。在疫情的影响下,电商平台则成了一个良好的契机。2020年5月17日,由我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福建)、建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建瓯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云吃茶”网络直播活动,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合力为优质的北苑贡茶助力,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资深茶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先生,中国农技协副理事长张建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小院指导老师郭玉琼及科技小院入驻研究生陈光武在分会场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邀请众人一同品茶。通过专家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直播间刚开播,全国各地茶友就慕名而来,“云集”各大直播平台。短短两小时不到,点击量高达102万人次,互动量超10万,产品成交近4000笔,成交金额达78.53万元。多方合力开播在一定情况下增加了产品的公信力,提高了乌龙茶的曝光率,拓宽了其传播范围及消费群体,有力的推动了建瓯乌龙茶的发展。

4 建瓯乌龙茶科技小院建设启示

4.1 实地教学培训,激发农业创新内生动力

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和入驻的研究生以农业、农民、农村为对象,围绕茶产业链中的生态茶园绿色防控、茶叶加工设备改造升级、茶叶加工技术提升、茶叶品质鉴评等,与当地茶农、茶企“零距离”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确保茶园绿色、安全,茶叶产品质量稳定,此外,为建瓯乌龙茶产业发展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及时寻找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及时在高校及科研单位进行多部门协商沟通,实现校企的联动和高效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同时,专家团队贯彻落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精神,在田间地头言传身教,致力于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3]。此外,科技小院专家不定期地进行教学培训,有针对性地帮扶当地茶产业,针对不同岗位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交流。例如,给技术人员讲解颗粒机工作原理、评审要领,以及解决生产问题、为农户普及茶叶知识、与厂长探讨生产方法,给学生讲解焙茶技术。自从入驻专家老师到小院,已实地指导10余次,开展培训活动6次,举办茶文化学习活动5次,发放宣传手册1200余本。精准提供,分类培训,提升务农相关职业人员的素养,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4.2 改变传统思维,促进关键技术创新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支持绿色技术革新。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成立以来,致力于改变其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不科学方式,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和生态环保。目前闽北地区所采用的综合做青机大部分利用烧炭和电加热进行供热,传统制作方式时间长、耗能大、不清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茶叶质量及空气质量,驻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针对现存问题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研究与示范,聚焦综合做青机进行设备更新,采用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清洁化自动化乌龙茶综合做青系统代替传统做青机,绿色环保的同时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建立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上的产业振兴模式探索,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催化剂[4-5]。

4.3 把握时机,激发电商发展活力

疫情带来危机的同时,数字时代也给电商带来了机遇,在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线上购买的信任度不断增加,线上购买习惯正加速培育,良好的在线购买环境日益形成。应充分把握市场机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分层次分环节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加大对偏远地区的电商经营主体扶持的政策倾斜,不断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分层培养电商运营者,激发电商在偏远地区的能动性。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不仅仅是农民个人,龙头企业如成龙茶厂就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政府、专家等的助力下,直播带货颇有成效。新型农民叠加互联网平台形成合力,将大大推动农业变革,加速乡村振兴[6-7]。

猜你喜欢

建瓯闽北乌龙茶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建瓯警方成功规劝涉嫌跨境电信诈骗嫌疑人投案自首
福建:“建瓯锥栗”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现状与展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