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走班制”课程创新路径探索

2021-11-22黄亚黎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走班制体育项目体育教师

黄亚黎,喻 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体育“走班制”的实施让学生能够选择与自身能力水平相近的体育项目,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是改变传统行政班“放养式”体育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对知识的追求逐渐以自身兴趣爱好为主导,体育“走班制”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满足不同高中生兴趣、专长的发展,在增强高中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提高高中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1 体育“走班制”概述

体育“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目前已被应用到部分地区的高中进行实践尝试。大批学者对体育“走班制”的概念界定在表述形式上不同,但表达意思基本一致,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将体育“走班制”定义为:以体育教学大纲为宗旨,同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段,在年级内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进行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专长选择与自身学习特点相符、难度等级相适应的体育项目,形成教师固定上课、学生流动听课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体育“走班制”教学作为新的教学形式,给传统班级固定授课方式带来巨大变化,目前对此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体育教师认为分层教学可以减小备课压力,面对同一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学者认为体育“走班制”的实施,引发一连串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资源不畅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教育界“一考定终身”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体育“走班制”又引发“一走定终身”的新教育难题 。

2 我国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现实困境

2.1 体育师资、场地问题

张媛媛等学者研究发现,体育“走班制”开始实施受到“运动专项不强”的高中体育教师不同程度的反对。这一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由于自身专项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学生课堂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改变课程性质,导致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容易出现“冷门”现象。师资质量、场地设施、器材齐全是各高中能够实施体育“走班制”的前提条件,学校同时开设多个体育项目对所需场地器材的数量、质量要求比较高,而在体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盲目扩大学校体育场地规模、置办体育器材是不够明智的,体育“走班制”的完善应是一个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后再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过程。

2.2 学生体育项目选择问题

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自身发展需求,在学期开始如何选择体育项目也成为学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选课具有短视性、盲目性、新鲜感的特点,导致后期体育教师在教学换项与不换项的学生时引发新问题。高中学生选择体育项目除了依据自身兴趣为主导外,处在高三阶段的学生还会受到文化学习压力、家长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担心过度重视体育课会影响文化成绩。部分高一学生喜欢体育,可以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连贯性的学习(初级、中级、高级),但部分体育基础较差或者不喜欢体育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3 学校管理、排课问题

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流动听课的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同一年级的学生同时分散去各自班级上体育课,容易出现课前、课后秩序混乱的现象,体育教师要接受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无法一一对应每名学生,部分学生就会开始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如逃课、缺课、冒名顶替等,导致课堂管理混乱。同时,由于每所学校场地、设备、师资、学生运动水平不同而产生排课差异,在排课时要考虑选择人数少的课程、课程人数超标、高三阶段学生、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等因素,如何合理、科学排课是高中实施体育“走班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美国高中教育特色

3.1 选课制、学分制

在美国,学生依据自身知识基础、兴趣、喜好在课程指导的帮助下按课程门类、数量、层级、科目等课程方案要求来制定自己的课程表。高中阶段,学校会给学生提供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培养学生情意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计划”课程。选修课占比59%,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必须获得相关资格认证才能开设相应课程,从源头上保证课堂质量。美国高中选修课设置不是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会根据学生以往综合表现,再结合家长及学生个人意愿进行选课排课。

在美国高中学校,学生所学每一门课程都有对应分值,课程分值依据所修课程内容、难度、时长等要素决定,与分值对等,任何学生只要按学校规定的各项要求修满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就能正常升学进入下一级,避免单纯用同一课程内容来评价所有学生的情况,自尊心与自信心得以培养和保护。美国高中还会设最低分值控制线,学生所修学分总和必须达到最低分值线才能拿到高中毕业文凭,这就保证高中教育的最低质量水平。

3.2 “AP课程”开设

美国“AP课程”是由大学教师委员会和有经验的AP课程教师来设计。大量数据表明,高中选修“AP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不同高中学校会把必修课分成不同水平来设置,如基础(慢班)、普通(快班)、高级3个级别,还可在高级后增加先进,分4个等级。其中的高级课程又称“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中文翻译为“大学预科课程、先修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认定。美国高中将课程进行难度等级分类,使每位学生尽可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3.3 管理:设置“家房教师”

美国高中学校除了设置专门的学生学业、生涯、社会性指导教师和负责处理违纪学生的训导主任外,学校每天会安排固定时间将学生聚集到行政班内,再安排1名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负责“家房”教学的教师被称为“家房教师”,这是美国学生走班管理的又一特色。“家房教师”被视为学生情感联系的纽带,一节课30min,一般安排在放学前或者午餐时,“家房教师”会通过这个时间段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学生学业、品德、生涯、思想方面进行解惑和指导,督促学生按时上课,与缺席、逃课的学生进行交谈,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准备、投票竞选班委、获得考试通知的场所。在高中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下,“家房教师”的存在,使学生在班级不固定的学习模式下也能有机会与自己熟悉的教师、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便于学生管理与班级归属感的提高。

4 我国高中阶段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策略

4.1 加强体育教室文化、体育教材建设

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将一个年级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上,学生人数流动大。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操场或者体育场馆进行,而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无法同大学一样有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来配置相应的体育器材、室内场馆,如遇特殊天气,部分班级的体育课就无法正常进行。对此,可以积极组织体育理论课堂,印刷丰富的体育知识教材,将学生根据人数集中到固定教室,对教室进行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图画、文字、板报的装饰,再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展示教学,向学生普及体育知识,使学生耳濡目染,这样既能解决特殊天气下的教学安排,又能培养体育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强、自信、坚忍、团结的优秀品质。

4.2 实现体育资源跨区域共享

因人、因校、因地开展体育课程是当前高中体育“走班制”实施的重要原则。同一区域,在政府和校方支持的前提下,利用邻近校区体育资源或者社会公共体育场地、器材进行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实现体育资源共享。专业体育教师根据学校领导的意见也可以流动教学,相邻的学校之间进行资源互补,学生“走班”,教师也可以“走校”。各高中可将选择“冷门”体育课程的学生集中到一起教学,避免因课程种类多而师资力量不足,浪费体育资源单独为几个学生开班的情况。

4.3 开设体育“AP课程”

将美国“AP课程”的教育模式纳入我国高中体育教育。“AP课程”内容涵盖知识范围广,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求,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符合学科基础性特点。课程内容的设置不限于体育项目,可以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训练知识,如体能、有氧舞蹈、趣味运动等,同时与大学体育课程挂钩,使学生兴趣、特长能得到长期的发展,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

4.4 学生管理从“一对多”向“三位一体”转变

将学校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家长辅助管理有机结合。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下学校体育课堂管理可借鉴美国“家房教师”的设置,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引导,体育生可以担任班干部协助“家房教师”管理班级;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可通过学生在每节体育课前将所准备体育器材在课后按时归还、私人物品合理归置等途径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辅助管理体现在家长和体育教师配合对学生选课、学习生涯规划进行基础指导,在闲暇可以线上观看学生体育竞赛,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其健全独立的人格。

5 结语

未来高中学校的发展会从一样变成都不一样,每个高中学校都会在长期的探索与改革中形成一套适符合自身校情的高中体育“走班制”课程体系。美国高中教育层层把关,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发力,课程内容覆盖面广,课程设置难度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水平的学生需求,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学校办学质量受到全方位监测评估,这对避免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不作为起借鉴作用。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可仅限于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综合能力(社会科学、艺术、体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为高中向大学的人才输送建立一条高质量的人才输入链。笔者认为,要推动高中体育“走班制”课程设置愈加科学化,就要尊重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持体育在教育过程中的连续性,逐渐完善我国高中体育“走班制”的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走班制体育项目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