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2徐京朝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标准体育评价

徐京朝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

徐京朝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以下问题:对评价功能的认识偏差,对学生评价主体地位的忽视,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法不合理,评价标准过于绝对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全面认识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合理设置评价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探索实施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习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使学习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手段,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及相关理论,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概述

关于评价的定义,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认为,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就行的系统调查,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提出,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教育目标,通过系统收集、分析信息资料,判断教育的价值,进而探索其增值途径的过程。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评价。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作为体育课程评价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收集、分析、整理相关信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改善教学双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和增值的过程。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开始,它具有鉴定、选拔、检查、监控等功能,同时又具有反馈、交流、导向、激励等作用。具体来说,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可以检验体育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调节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引导体育教学方向、调控体育教学进程以及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按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按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践中,上述各种评价类型常交叉混合使用[1,2]。

2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功能的认识偏差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评价是推动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鉴定与选拔、检查与监控、反馈与交流、导向与激励等功能。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仅大多停留在对学习效果的判断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从事体育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即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另外,评价结果的反馈往往是单向运行的,未形成封闭回路,仅起到告知的作用,从而导致学习评价的功能得不到全面充分的实现。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仅关注到学习评价的鉴定、选拔、检查功能,而忽视了学习评价的其它功能。对学习评价功能认识的不全面,势必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效果以及体育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3]。

2.2 对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主体地位的忽视

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如何,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为清楚。但在现实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却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及相互间评价。虽然在一些高校实施了学生自我评价,但总体来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确实处于消极被动地位[4]。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得到真正充分发挥,学习评价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剥夺了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诉求,从而削弱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从事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5]。可见,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参与主体的单一性,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不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上,课堂出勤、学习态度、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理论知识等评价指标被广泛应用。但大多数高校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上还是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为主,对学习过程、个体差异、进步幅度、运动参与、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及运动技能应用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首先,现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仍然过于强调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对学生的体育认知、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不够。这样的评价容易使成绩好的学生无视体育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会挫伤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心理。其次,仅注重对运动知识和技能本身的评价,而忽视了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如篮球教学中对行进间投篮技术进行评价时,通常是让学生在没有对抗干扰的情况进行展示,而没有关注其在比赛对抗状态下的技术运用情况。再次,评价内容的不全面造成了评价与学习目标的脱节,不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过于重视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只关照到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目标,而忽略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

2.4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不合理

传统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重要作用。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思考空间,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终结性评价所考查的是学生身体素质或技能水平达到了何种程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因素却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功能自然无从谈起。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侧重量化测试,如篮球投篮命中率、足球踢球准确率、羽毛球发球成功率以及体能项目的定量测试等。从表面上看,这种量化评价形式客观性强且相对精确,但实则不全面、不合理。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不仅包括运动技能和体能项目,还包涵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心理、价值观、意志品质等诸多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显然难以量化评价。将量化方法应用于不可量化的内容,其评价结果必然出现偏差。[6]

2.5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标准过于绝对化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大多采用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统一标准,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江苏省大学生体能考核指导标准》等。尽管这些评价标准的制订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评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制约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绝对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在实践中,有些项目的评价标准明显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单杠引体向上”,极少学生能够达标甚至大部分学生拿不到分数。这不仅导致了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有效性的缺失,还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学生努力锻炼、增强体质、追求进步的积极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和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不断下滑有很大关系,但某些项目的评价标准尺度与学生体质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评价标准的绝对化还抑制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为片面地追求达标成绩,仅仅是为完成考试任务而进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体育教学模式普遍存在[3]。

3 改进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

3.1 全面认识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功能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具有鉴定与选拔、检查与监控、反馈与交流、导向与激励等功能。其中,鉴定与选拔功能可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检查与监控功能是对体育课程学习状况与预定目标的符合程度进行判断。反馈与交流功能则是将有关体育课程学习信息传递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调控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行为。导向与激励功能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向着学习目标发展,帮助师生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策略。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应被全面认识,不可偏废。体育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建立全面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导思想,淡化学习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检验、反馈、交流、导向、激励的综合功能。使学习评价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体育课程目标实现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2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动性

学生作为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理应被赋予参与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权利。新时期,体育课程不应单一地由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使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能力的教育过程。学生参与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自评,通过自我评价来检查自己体育课程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二是互评,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形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和重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3 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通常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为主,对学习过程、进步幅度、运动参与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全面。新时期,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当加以拓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运动技能和体能等显性指标,还要涵盖体育认知、情感态度、团队意识、创新能力等隐性指标;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习过程、运动参与、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不仅要评价原始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只有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的评价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从事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为克服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上述弊端,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一是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学生的体育态度、心理素质、等隐形指标时,发挥定性评价的独特优势,可有效弥补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带来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二是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对进步幅度的评价,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5 探索构建体育课程学习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绝对标准是一种达标标准,把每个学生的成绩逐一与评价标准对照,从而判断优劣。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采用绝对标准,虽然强调了评价的统一性和平等性,但缺少灵活性,且没有关注个体差异性,容易挫伤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远离体育课。相对标准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内如班级内全体学生成绩的对比而确定的标准。用相对标准进行评价,可以确定每个学生在班内所处的位置。虽然相对标准可以引导学生努力争先,但容易导致两极分化。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是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状况,分别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可以比较学生自身状况前后的发展变化和进步情况,从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超越自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从事体育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方向,应探索建立综合评价标准体系,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应用,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共同服务于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学习评价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成效的重要工具。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予以足够重视,积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使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与体育课程整体改革实现同步推进,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1]于可红.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余万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122-125.

[3]李玲.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12):130-131.

[4] 潘雯雯, 于可红.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构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0(2):234-236.

[5]周义义,周志雄,吴宝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1):80-82.

[6]刘莹.体育传统教学评价功能及其重构[J].教学与管理, 2016(36):128-13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Suggestions for Learning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XU Jingchao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1200, Jiangsu, China)

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SJA0740);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徐京朝(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标准体育评价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忠诚的标准
党员标准是什么?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优秀作品的标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