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模块化课程模式构建*
2021-11-22孙其超张江龙董清正
孙其超 张江龙 董清正
基于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模块化课程模式构建*
孙其超1张江龙2董清正2
(1.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文章以模块化教学理论和项群训练理论为指导,选取了现阶段高职院校较热门的23个专业,依据职业特点将其划分为医疗康复型、交际审美型、伏案型、高能作业型、精细准确型五大类。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分别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职业体育;体育课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系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优良政策的引导下,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有效的弥补了我国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不足。然而,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专业技能人才的各种职业病不断呈现,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标的高职体育教学也难以完全适应未来学生职业的发展,由此,国家出台《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讨论稿)文件,明确要求“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1]由此,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探究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迫在眉睫,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1 基于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1 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2]。模块化教学理论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关注知识的应用,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职能,以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3]。模块化课程的设计路线主要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需求对课程的解体和重构,具体包括明确专业目标和确定职位要求能力标准,根据职业需求能力划分模块,针对性的确定专项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1.2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是竞技体育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纽带,田麦久教授根据各项目之间的关联和特点,将庞大繁多的体育项目划分为体能类和技能类两大块,体能类项群划分为快速力量型、速度型以及耐力型三个项群,技能类划分为表现准确型、表现难美型、隔网对抗型、格斗对抗型、同场对抗型五个项群[4]。每个类型项群对应着本质属性相近或相同的运动项目,该理论的引入对高职院校职业需求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基于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2.1 指导思想
健康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增进健康依然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5],由此,基于职业需求的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健康第一”基础之上的,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征、学生职业特点,发展与职业性相统一的实用性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2.2 教学目标
现阶段部分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该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大相径庭,亦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特色,结合《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讨论稿)及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学目标中必须融入职业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必须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6]。由此。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遵循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职业特点,结合今后从事职业标准,使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以上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直接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由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可分为职业发展目标和预防职业病目标。
3 基于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块划分和课程内容设置
3.1 工作类型的模块划分
表1 23个专业工作类型的模块划分
工作类型专业岗位特点 医疗康复型护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指导病人有效康复、具有较强的医学康复基础知识和运动康复知识 交际审美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学前教育长时间站立或变换姿势移动、形象素质好、有亲和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强 伏案型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长期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集中、身体活动范围小、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高能作业型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艺技术户外、车间中工作,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躬身操作,全身各肌肉群参与运转,劳动强度大、突发事件易发 精细准确型会计、审计、药学、药学检验技术、药瓶生产技术、工程造价、医学影像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精细化操作、手眼不停操作、精神高度紧张、心细
依据模块化理论学者们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对应的工作类型进行不同的划分,谢辉在《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探究》一文中依据各专业特点,将高职院校职业的工作类型划分为伏案型、站立型、运动型、服务型4类[7];胡振浩、童建民划分为静态坐姿类、静态站姿类、流动变姿类、工厂操作类四类[8]。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选择当前高职院校比较热门的23个专业,并将其对应的工作类型划分为医疗康复型、交际审美型、伏案型、高能作业型、精细准确型五大类。
3.2 体育教学促进职业发展的课程内容设置
依据各模块岗位特点和对体育素质的要求,以项群训练理论为指导选择适应的教学内容。医疗康复型以指导病人康复为目标,由此选择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交际审美型因接触人群广,对言行举止仪表和交际应变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及防卫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因此选择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型、格斗对抗型、隔网对抗型项目为宜;伏案型因长期伏案,精神高度集中,身体活动范围小,因此选择技能主导命中类、评分类项群为宜;高能作业型因劳动强度大因此选择体能主导类以及技能主导类对抗型项群为宜;精细准确型因精细化操作,手指灵活,由此选择命中类、得分类项群为宜,具体见表2。
表2 职业需求导向的体育教学教学内容
职业类型专业岗位特点体育素质要求教学内容 医疗康复型护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指导病人有效康复、具有较强的医学康复基础知识和运动康复知识掌握有氧运动的方法技能、能够制定对应的运动处方太极拳、健身气功、瑜伽 交际审美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学前教育长时间站立或变换姿势移动、形象素质好、有亲和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动作速度快、反应敏捷、具有一定的防御力,协调性好,尤其是四肢力量和耐力素质要好,体型好武术套路、跆拳道、瑜伽、体育舞蹈、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防身术 伏案型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长期久坐伏案、低头含胸、精神高度集中、身体活动范围小、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颈、肩、腰、背部静力性好,手指灵活、精细化操作,前庭神经系统稳定性好、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较好的协调性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形体训练、瑜伽、健美操、腰腹背颈静力性力量训练、太极拳、专项体能 高能作业型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艺技术户外、车间中工作,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躬身操作,全身各肌肉群参与运转,劳动强度大、突发事件易发上下肢力量强,腰、腹静态耐力好,具有良好的平衡力、攀爬能力,上下肢协调性好、反应敏捷,具有一定的野外求生技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防护能力跳跃、投掷、短中长跑、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网球、户外拓展、散打、跆拳道、太极拳、专项体能 精细准确型会计、审计、药学、药学检验技术、药瓶生产技术、工程造价、医学影像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精细化操作、手眼不停操作、精神高度紧张、心细手指灵活、协调性、灵敏性好、准确度高、心理素质好、心肺功能耐受力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高。篮球、足球、台球、兵乓球、瑜伽、太极拳、专项体能
3.3 体育教学预防职业疾病目标的课程内容设置
表3 基于预防职业疾病目标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
工作类型职业病类型预防职业的课程内容 医疗康复型暂无运动处分的制定 交际审美型长时间站立易患下肢静脉曲张及心脑血管疾病、胃下垂全身性的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太极拳、健身气功、有氧跑步、瑜伽、游泳、专项体能 伏案型长期久坐伏案、低头含胸,易患颈椎病、腰椎肩盘突出、痔疮、前列腺炎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力量型运动、跑步和健美训练、专项体能 高能作业型劳动强度较大,长期奔波,易患肩周炎、腰肌劳损、胫骨骨膜炎等疾病武术长拳、太极拳、篮球、足球、耐力跑和仰卧起坐 精细准确型长时间低头含胸,易患颈椎病、肩周炎、腰椎肩盘突出;长时间站立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精神长时间高度集中神经能量消耗大,容易心理疲劳瑜伽、太极拳、健身气功、有氧操、专项体能
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大,当前职业病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通过体育运动的手段预防职业病,提高工作效率是当前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9]。该研究结合五大工作类型特点,总结各工作类型易出现的职业病,采用运动医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采取体育教育干预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交际审美型工作因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容易使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迂回扩张,使下肢浅静脉变得弯曲、不规则、膨出、扭曲或扩张,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发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另外长时间站立,运动不足,可导致血黏度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10]。同时持久站立,运动量不足,保持体型而节食或者长期应对各种应酬活动等因素容易使胃周围支持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腹肌松弛,导致胃下垂。由此,增强体质,使全身各器官参与运动,促进全身血压循环,同时增强腰腹肌力和下肢肌力,是预防交际审美型职业病的有效手段,由此,选择具有全身性运动的有氧运动项目为宜,如太极拳、健身气功、有氧跑步、瑜伽、游泳等。
伏案型职业类型因长期伏案、低头含胸,头颈常固定在前屈位,则会影响椎间盘纤维环的营养获得而发生纤维化或裂断向四周膨出,逐渐形成椎体缘骨赘。长期低头伏案亦可致使椎体和小关节产生骨质增生,这是由于颈前屈肌持续收缩而后伸肌长时被动拉伸,得不到适时调整,常此以往,颈部肌肉的舒缩功能逐渐丧失,致使肌力减弱,韧带松弛,椎间盘厚度变小,促使颈椎节段不稳和生理弧线改变,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也是伏案型工作的常见职业病,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由纤维软骨组织组成的结构,外面是纤维环,里面是髓核[11]。长期久坐,腰部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过度负重,导致纤维环变形损坏,使椎间盘内压增高,导致髓核突出而发病。另外长期久坐容易导致肛周处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导致痔疮疾病,同时长时间久坐也会使得盆腔和前列腺部位因为受压迫而充血,血液在这些部位流动缓慢甚至瘀滞,容易诱发前列腺炎。对于伏案型工作职业病的防治,首要任务是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紧张力,加强各关节组织的稳定性。可采取有氧运动、拉伸运动、力量型运动预防该类职业病的发生。
高能作业型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大多在室外或车间作业,腰部长期反复过度运动及过度负荷,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肩关节长期过度活动及姿势不良容易使肩部肌肉受到细微的损伤,在室外作业受风寒而引发肩周炎。高能作业型职业劳动强度较大,如平时活动少、肌体协调能力差,突然加大劳动强度,加上在过硬的工作场地活动时间过长,在行走中足部反复用力后蹬,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不断牵扯,容易使小腿胫腓骨膜撕裂损伤,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炎症性改变而出现骨膜炎[17]。预防肩周炎、腰肌劳损、胫骨骨膜炎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肩关节的灵活性,加强腰腹部和上下肢力量。可选择用武术长拳、太极拳等发展肩关节、腰部的灵活性和柔韧度,选用篮球项目发展上肢力量,选择足球项目发展下肢力量,选用耐力跑和仰卧起坐改善身体机能,增进健康,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
精细准确型工作,部分站立操作,部分伏案工作,除了易患颈椎病或者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病外,由于该类职业属于精细化操作,要求心细,注意力集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神经能量消耗大,容易心理疲劳,长期以往心理出现疲劳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容易诱发各类心理疾病,由此,预防精细准确型职业类型的有效方法是选择舒缓有氧体育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拳、健身气功、有氧操。具体课程设置见表3。
4 结语
模块化课程模式是对职业需求为导向体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其模式为根据各专业职业类型,依据模块化理论进行划分,然后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各种类型的职业模块,以实现体育教学促进职业发展、体育教学预防职业病为目标,分别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1]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12-12-17.
[2]模块化教学法[EB/OL].https://baike.sogou.com/v56674142.htm.
[3]徐建平.高职实用体育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8):8-9.
[4]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11-218.
[5]贾晓雨.浅析职业体能需求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福建体育科技,2016(6):48.
[6]翁慧根,等.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8(10).
[7]谢微,席艳辉.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构建探究[J].职教论坛,2016(32).
[8]胡振浩,童建民.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J].浙江体育科学,2012(6):43-44.
[9]黄瑞苑.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1):92-93.
[10]罗久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8).
[11]蒋歌声,翁惠根.“课(校)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83-85.
Construction of Modular Curriculum Model in Polytechnic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Students’ Vocational Demand
SUN Qichao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基于职业需求和民族文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19ZYJGYB09)。
孙其超(1989—),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学。
董清正(1961—),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