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3种安全工具修订操作规程
2021-11-22曲建涛宗鹏袁恬
文/曲建涛 宗鹏 袁恬
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关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操作规程有明确规定。操作规程既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保障安全生产,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危险设备的操作规范和具体程序所作的规定,也是具体指导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准则,是作业人员的“规定动作”。同时,操作规程的执行程度,还是衡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企业忽视操作规程的执行力,疏于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使操作规程的操作性不强,岗位员工“有章难循”。二是一些规程内容抽象、文字生涩,员工不便于掌握,以至于操作规程执行效果较差。三是部分规程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导致“规定动作不合规”。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目视化管理、工作循环分析(JCA)作为安全管理常用工具,逐步在一些企业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若将上述安全管理工具融入操作规程的管理中,能提高操作规程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更大程度地发挥操作规程的作用,对安全管理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用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消除“两层皮”现象
JSA 的概念和作用
JSA(Job Safety analysis)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JSA 能够识别危害,拟定人人皆可使用的程序,预防伤害与事故的发生,培养安全的工作习惯。
运用JSA 思路编制修订操作规程
1)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的操作规程在内容上追求“多多益善”,其内容繁琐;或是内容简陋,关键内容缺失,操作规程变得空洞乏味,两者都不利于指导员工具体操作。
2)基于JSA 编制修订操作规程的思路
针对上述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利用JSA 思路编制操作规程时可做到有章可寻、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提高了操作规程充分性和针对性。员工易于按照规程进行作业,避免操作规程和具体实施“两层皮”现象。
JSA 思路编制修订操作规程,是建立在原有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和立即废除既有的操作规程。有些企业原有操作规程内容全面详细,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及员工定期再培训比较适用。但并不适合具体的安全操作,然而运用JSA 思路编制的操作规程(简称“JSA 版操作规程”)则更具优势。当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JSA版操作规程”,或者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操作规程不再适宜时,可以逐步废除原有的操作规程。
3)编制修订JSA 版操作规程的具体流程
编制修订JSA 版操作规程前,需成立编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体作业人员等,避免由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闭门造车”,导致操作规程不适合实际情况。
在编制修订“JSA 版操作规程”时,首先,将岗位的作业步骤进行具体的划分,如作业前的工作准备、作业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程序、工作后的现场整理以及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等。其次,识别、分析每个步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将这些控制措施进行文字梳理,形成针对性较强的操作规程。在划分具体作业步骤和识别分析风险时,需注意涉及的关键安全步骤不能遗漏,例如电工维修作业前的断电、上锁挂签,起重作业前起重机械的安全确认等。
编制修订完毕需对操作规程进行评审,确保规程的充分性、适宜性及可操作性。最后按照文件管理的要求以文件形式下发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程的严肃性、可控性。
用目视化管理让操作规程扎实落地
目视化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目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策略模式,也叫可视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目视化管理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是现场管理核心工具之一。安全目视化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控工具,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操作规程的目视化
企业可在“JSA 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正确操作方法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形成图文并茂的“目视化操作规程”。将固化于制的规程转化为外化于形的图片,使操作规程的内容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提高了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目视化操作规程”以目视化看板或张贴画报等形式设置在作业现场,不仅能时刻提示员工操作规范、防范风险,而且便于员工理解和遵守,使操作规程“入脑、入心、入行”,确保了操作规程有效落地执行,杜绝违章现象,消除或减少事故发生。
操作规程目视化编制注意事项
操作规程目视化编制工作应成立编制小组,由熟悉操作规程的员工、管理技术人员等组成。操作规程目视化时,由员工根据操作规程进行实际操作,专人对正确的操作要领进行拍照,拍照完毕后将照片进行排版,目视化操作规程尽量在一个版面上排列,避免过于复杂繁琐。版面图片应标注关键的文字说明,便于员工理解。操作规程的描述需文字精练、言语清晰、通俗易懂。可形成“顺口溜”的形式,更便于员工记忆、理解和掌握。如灭火器使用方法概括为: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胶管,压下手柄,进一步简化提炼为“提、拔、握、压”(理解为“提拔我呀”的谐音)。
用工作循环分析(JCA)保持规程适宜性
JCA 概念及作用
JCA(job cycle analysis) 是以操作主管和员工合作的方式对已经制定的操作程序和员工实际操作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JCA 是从安全的角度审视操作规程或实际操作行为,验证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验证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的符合情况。
利用JCA 保持操作规程适宜性
作为企业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至少每3 年评审一次,确保规程持续满足实际需要,评价规程是否需要修订、废除或继续保持。同时,当作业环境、作业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采用JCA 对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完善,能持续保持操作规程的适宜性。
评审操作规程时,操作主管和员工共同到作业现场,由员工按操作规程实施工作。若工作的某部分无法按操作程序进行,但实际操作是安全的,操作主管应记下员工的实际操作程序、实际操作与操作程序的偏差以及操作程序本身的缺陷。如果设备没有启动,或不宜进行实际工作,可以进行模拟操作。现场评估结束后,操作主管应针对偏差、缺陷和潜在的风险,以及其他不安全事项和相应的改进建议,填写现场评估表。然后组织人员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完善,确保操作规程的可持续性和适宜性。
结论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目视化管理、工作循环分析(JCA)等安全工具应用于操作规程,不仅便于员工的操作与遵守,还大大提升了操作规程的实用性,有效地控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操作规程已经向视频化、二维码过渡,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操作规程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操作规程的作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