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探析

2021-11-22刘金红张向东南京市江宁区企业服务中心南京市江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集中区用地工业

刘金红 张向东 .南京市江宁区企业服务中心 .南京市江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

工业集中区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划出一定的空间范围,在该范围内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集中,工业化强度高,产业特色明显,布局科学合理,产业间分工协作的生产区域。打造更具功能特色的工业集中区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降低要素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也能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支持。江宁区是工业强区,随着工业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不断增长的工业用地需求和日益紧缺的存量工业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江宁区亟需转变工业发展思路,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效率。

一、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发展形势上来看

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纷纷把促进工业集中区发展当成践行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如,德国共建成各类工业园区4591个,其中鲁尔工业区体量质量在德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工业产值约占德国的40%以上。工业集中区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优势。

(二)从省内外发展形势上来看

各地区纷纷搭乘振兴实体经济顺风车,结合工信部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有利契机,再次兴起工业集中区抓建热潮。如,苏州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采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企业向创新、绿色、集约转型。2015年至2020年,每年淘汰和整治低端低效产能企业(作坊)1500家以上。再如,上海市松江区全力打造G60科创走廊,淘汰劣势及污染企业1033家,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企业用地需求。近3年来,引进各类企业近6万家,2019年实现亩均税收70万元/亩。外省市区的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我区工业集中区转型的重要参考范本。

(三)从全区发展形势上来看

江宁区正面临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大量土地资源支撑。目前,全区工业用地已占城市建设用地30.88%,超出30%的国标线,运用增量保障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工业用地存量已亮起了红灯,与此同时,我区部分中小工业集中区存在着大量低效闲置存量用地,土地使用效益、产出远远低于先进地区,归结起来表现为“产城规划不协调、产业集聚度不高、亩均效益低、内生动力不足”等。因此,亟需转变思路,从存量土地入手,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工业发展活力。

二、面临的挑战

(一)增长动力有所不足

近两年工业集中区建设成效不明显,同“十二五”末相比,2019年中小工业集中区产值下降2.3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减少13家、规上企业总产值下降3.4亿元,税收下降1.8个百分点。

(二)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以15个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工业集中区为例。亩均税收低于平均水平的有8个,亩均税收10万元/亩以上的产业用地仅占中小工业集中区产业用地的9.9%,亩均税收1万元/亩以下产业用地占中小工业集中区产业用地的55.6%。

(三)规划布局不够科学

一方面规划前瞻性不强,预留空间不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园区在扩容兼并过程中,规划未跟进合并,存在“碎片化”“园中园”现象;另一方面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布局凌乱,入园企业类别多而杂、小而全,产业特色不明晰,未发挥出集聚优势和规模效益。

(四)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部分中小工业集中区因受区位条件、经济水平、配套设施等因素制约,在招商引资方面缺失话语权,入园企业大多为初级加工、原材料供应、劳动密集型企业,上下游产业布局缺失,产业链没有形成闭环。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跟踪、低端加工制造和低价竞争阶段,资源浪费突出,品牌意识不强,生产经营一直在较低层次徘徊。

三、对策建议

(一)聚焦主业,进一步树立工业强基理念

借助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有力契机,深入践行工业强基战略,提升工业发展基础质量,切实增强江宁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破困前行,主动作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进一步统筹协调好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合理配置人力物力,稳步推进。周密组织督查检查,常态传导压力,确保标准热情不降。加强规划引领,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工业化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抢抓机遇窗口、抢抓工业新的增长点,加大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力度,为江宁工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大力实施稳增长行动,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定期与园街及相关部门沟通,掌握动态,确保工业经济良好运转。

(二)深入挖潜,盘活低效产业用地

加快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依托大数据系统,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评价,动态监控生产经营情况,评定出优先发展企业、提升和整治企业,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式,促使企业主动提档升级或主动退出市场。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强考核督导,确保绩效评价体系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既定目标。创新产业用地回收运作模式,鼓励低效用地企业通过资产参股、产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再开发,打造多元化再开发主体,合理确定收益比重。积极探索市场化收购运作机制和补偿标准,杜绝低效用地企业漫天要价。强化政策突破,研究出台新的产业用地政策、产业项目容积率提升政策和差异化价格政策,确保合法合规合理,行稳致远。对优质的产业项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通绿色通道,加快产业项目落地。

(三)围绕产城融合,强化顶层筹划设计

借力“强链补链”,坚持“一盘棋”思想,统一规划产业布局、项目招引筹,优先引进区内产业链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集聚度不低于50%的中小工业集中区,加快资源要素整合,着力解决小而散、小而全和同质竞争等问题。推进承载配套功能建设,进一步强化两规覆盖,合理确定好建筑密度、容积率,规划好“三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产城融合体,打造城市产业新地标。强化协作共商,进一步强化对接,以路网为单元组织区域开发建设,建立会商机制,在项目引进、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协商论证,狠抓联动协作,有序推动产城融合向更高水平跃升。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以推介会、对接会等形式推动产业供需对接,帮助企业拓展供应链渠道。

(四)外引内提相结合,加快提档升级

建立项目准入和跟踪监管机制机制,着眼全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遴选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研发项目。定期与园街梳理项目进展情况,加强跟踪服务,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完善产业用地出让机制,逐步加大产业用地弹性年限出让、先租后让比重,常态组织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充实完善,强化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规范企业用地行为。不断探索试验新的产业用地出让机制,吸收各地有益经验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模式。鼓励企业提档升级,发挥政策扶持资金精准滴灌作用,激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小升规”,踊跃参加“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百优民企遴选,并优先给予融资支持,促进体量质量双提升,实现高利税率。建立区级国家和省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遴选优质企业入库培育,帮助企业更快成长。

猜你喜欢

集中区用地工业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甘肃省第一批、第二批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认定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工业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