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娱乐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现状与应对①

2021-11-22吴鑫璇宋广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产者娱乐内容

吴鑫璇 宋广林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娱乐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需要和生理需求,它对于缓解人们当下巨大的社会精神压力、寻求各式快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因其天生具有的娱乐属性,乘着互联网普及的东风,逐渐成为我国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势如破竹,这为体育娱乐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我国的体育产业现被分为11个大类,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产业便是其中之一[1]。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报告》指出,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110.4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加了44.1亿人民币[2],同比增长66.5%。作为一个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体育产业分支,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双面招揽下,到底该何去何从?它所面临的到底是娱乐强体,还是娱乐至死?该文选取了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在当今娱乐化背景下该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希冀对整个体育产业有所启示。

1 体育娱乐化与泛娱乐化概念厘清

体育娱乐最初的含义是指人类以身体活动达到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类娱乐方式或活动。在当今互联网语境下,更确切的解释应为人类通过身体活动或者通过各种媒介来获取体育相关信息,以促进身心健康、获取愉悦的行为方式。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的适度娱乐化,也是体育自身本质的回归。

体育泛娱乐化是指从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表现形式、文本编排到媒体文化范式等层面,越发侧重表现体育社会生活中的“非常态偶在性”和世俗实现的戏剧性,越发依靠对体育相关的奇闻轶事的大肆渲染和对体育明星隐私的剧情化展示[3]。泛娱乐化极易导致各种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大肆传播,既不利于大众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传播,又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2 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娱乐化与泛娱乐化现状

2.1 从传播媒介看

施拉姆提出,媒介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传播媒介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中的重要载体,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及传播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当然人们也应意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2.1.1 传统媒体

(1)体育电视。

电视体育媒体发展情况较为平稳。从体育节目来看,央视体育节目占全国电视体育市场的80%。CCTV-5年度全天平均收视为0.2%,晚间收视0.41%,在所有卫星频道中排名第12位[4],基本上处于绝对领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各大上星卫视也开始从大众体育赛事和休闲运动方向,推出大众化、娱乐化的体育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及体育题材电视剧。体育竞技真人秀很多情况下,都是指参与者在特定情境中,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比赛争夺胜负,并对整个参与的过程进行录制[5]。体育类电视剧则是以《浪花一朵朵》为代表,主要讲述主人公克服困难,历经失败,最终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体育综艺节目在追求娱乐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泛娱乐化现象。节目组为了制造出惊险刺激的节目效果,盲目选择危险性极大的游戏项目:在《非凡搭档》中,多名明星在“跳集装箱”环节中受伤;节目创新性不足,内容同质化严重:《星跳水立方》与《中国星跳跃》两档节目不论是节目名称还是节目内容,都高度雷同;节目中过多加入猜忌、捉弄甚至阴谋等情节,并通过剪辑加以夸大,违背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奔跑吧,兄弟》中,就有许多猜忌、捉弄对手或者队友的情节,并通过剪辑的手段加以夸大。

体育类电视剧中,仅将体育作为标签和噱头,有关体育的专业内容甚至常识出现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甜蜜暴击》讲述了因格斗竞技而结缘的年轻人共同成长的故事。在剧中,不乏格斗、比赛等场景,但是却是一部打着“体育”标签的青春爱情剧。如果将主角身份改为其他,剧情同样可以顺利推进;甚至以格斗“称霸”的主角在首次亮相的比赛中,就出现没有正确使用护具、动作违背物理定律等错误。

(2)体育报刊。

体育报刊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呈现出衰退的趋势。曾经发行量超过60万份,创刊32年的《球迷》,也同《体育周报》等老牌体育报刊一样宣布停刊。仍在发行的体育报刊,也偏向于在图片的使用上选择与内容无关的娱乐化图片。根据统计,《南方体育》在529期报纸中共刊用58407幅/组图片,其中新闻图片有13232幅/组,占全部图片的21%;娱乐图片有46084幅/组,占全部图片的79%[6]。

2.1.2 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就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新”在信息整合技术手段上——利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传播整合;“新”在信息呈现方式和媒介上——通过电子媒介和数码终端实现信息和资料的呈现[7]。

(1)体育类新媒体新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打开各大门户网站或新闻客户端,都能接收到大量的体育类时事新闻。体育新闻不再只是单纯报道体育比赛或者体育项目,而是进行与体育相关的历史、文化及体育周边信息等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新闻语言也从严肃、专业转变为娱乐、大众化。但是体育类新闻在娱乐化过程中也出现泛娱乐化甚至是低俗化的现象,如新闻过度渲染色情、暴力,内容低俗,不堪入目。

(2)体育类短视频。

常见的体育类短视频按照素材来源可分为二次加工剪辑和用户原创拍摄等类型。二次加工剪辑主要是将电视、网络节目中的精彩内容进行主观的二次编辑,有些还配有文字解说或有声解说,可使观看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了解比赛的关键内容。

然而,有些二次加工剪辑短视频作者也会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视频通过剪辑拼接到一起,断章取义,以达到创造“新闻”获取关注的效果,有些作者还借助短视频平台,打着健身、减肥等名号,穿着暴露,拍摄带有低俗、性暗示的短视频内容,通过获得打赏牟取利益。

(3)体育类直播。

优酷获得2018年世界杯视频直播权,央视首开直播权给新媒体平台的先河。2018年世界杯优酷直播,邀请了专业解说、演艺界明星及电竞主播参与解说,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解说视角。VR直播技术也已经在足球、篮球等运动直播方面开始应用,“微鲸VR”APP对中超进行VR直播,观众可以在家中享受到现场观战的感觉。

2.2 从生产者看

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内容的生产者不仅仅是企业及从业人员,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及传播者。

2.2.1 行业及从业人员

体育传媒行业及从业人员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生产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如今网络上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同质化。相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为了在千篇一律的信息中吸引受众,就选择了更加娱乐化的语言、更加有趣的内容及更为新颖的形式。在诸多的娱乐节目之中,体育明星经过泛娱乐化包装成为消费时代的符号代码,这种符号代码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成,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的需求[8]。2018冬奥会短道速滑500m冠军,为中国夺得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首枚金牌的武大靖,在赛后迅速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洪荒少女”傅园慧,凭借其“洪荒之力”迅速爆红网络,还登上了当年的春晚。

2.2.2 用户生产者

用户既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自媒体的盛行,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发布、传播和评论体育信息。按照生产内容不同,用户生产者可以分为UGC型和PGC型。UGC型生产者为用户内容生产者,该类生产者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从业经验,多凭借其爱好及兴趣,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发布内容,内容质量普遍不高;PGC型生产者为专业内容生产者,一般具有专业相关的知识背景及从业资历,在相关的媒介渠道免费发布高质内容。

用户生产者进行体育内容的生产,是一种自发形式的大众体育文化传播。优秀的、有价值的体育内容会促进体育相关产业发展,而具有过度娱乐化倾向的体育内容,则会导致全民体育陷入“娱乐”的泥淖。打开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搜索邹市明,就会发现除了邹市明相关视频,还有许多炒作邹市明妻子冉莹颖的视频,冉莹颖相关视频播放量普遍高于邹市明,并且在视频下方的评论中情色化较为严重。

2.3 从受众看

从受众来看,观众更容易接受娱乐化的体育内容。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娱乐化,增进了大众对体育的兴趣,增加了体育的参与程度。《来吧冠军2》的播放总量超过2.1亿次,单期最高达到3600万,官方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37.2亿,讨论量超过510万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娱乐化,满足了受众对于体育的娱乐化追求及自身的体育需要,并借其缓解生活及工作上的压力。

然而,受众的审美层次普遍不高决定了人们更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甚至暴力、色情化的内容。腾讯新闻体育板块短视频《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中拍摄了无保护状态下的一男子,在高楼顶层的房檐做各种极限的动作,不到一天时间,播放量高达150多万。相比于近乎同时发布的男篮精彩进球短视频《攻防两不误吴前后场送大帽反击飙三分》,却只有7万多播放量。

3 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娱乐化与泛娱乐化原因

3.1 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娱乐化原因

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娱乐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壮大,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根据斯宾塞的“剩余精力说”,可以将体育视作在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人们参与体育的动力就来自于人机体的剩余精力。得益于当下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的精力已经满足了现在基本生活的需要,开始有剩余精力参与到体育等娱乐活动中,以释放多余的精力,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又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国民也已经摆脱温饱阶段,踏入小康阶段甚至达到富裕阶段。因此现阶段,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更为迫切。观看体育节目及体育类综艺节目、短视频等,可以培养人们对于体育的兴趣、形成话题,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满足人们社交情感的需求;关注体育明星、体育新闻等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最新的信息及锻炼方法,锻炼成健康的体态及健美身材等可以满足人们的尊重需求;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及体育节目,潜移默化地学习运动员积极进取、不断拼搏、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或者通过某一位体育明星成长经历的启发,激发自己未发现的潜力,以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娱乐化,加深了人们对于体育的参与程度。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和形式参与到体育中。反之更多的受众参与又拓宽了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市场,催生出更多人参与体育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娱乐属性。

3.2 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泛娱乐化原因

3.2.1 媒介发展导致信息爆炸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毫无声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9]。”波兹曼在提出“娱乐至死”理论时,还处于电视取代报纸报刊等媒介成为主流传播媒介的时代。而今,网络已成为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其强大的交互性和“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各路体育类自媒体、KOL相继涌现,信息的利益相关性降低。

3.2.2 资本家逐利导致内容低俗化

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大量资本家携巨额资金涌入市场。其结果就是,资本家牢牢占有话语权。然而,资本家的“指挥棒”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导向作用,更多还是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体育精神置若罔闻。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置于现今的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中同样适用。

3.2.3 生产者准入门槛低导致内容良莠不齐

通过不同的内容生产者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从业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生产的内容自然也有高雅、通俗甚至低俗之分。

3.2.4 大众审美有待提高

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市场之中,消费者对于内容的需求影响着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行业生产者的内容制作。大众审美水平高,会促进内容生产向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而大众审美水平低下,对娱乐化信息判别的能力较差,则会导致低俗化泛滥,生产者更是趋之若鹜。

波兹曼提出“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10]。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普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体育媒体的各种娱乐的灌输,人们对于体育的信息选择也日趋娱乐化,从而使得能够使人放松的、满足各种心理并填补快感缺失的“垃圾信息”逐渐取代了那些看似无聊的有价值信息。

3.2.5 政府监管把控不足

在我国体育传媒与服务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的监管和调控略显不足。针对网络上的低俗内容没有实现彻底取缔,缺少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效约束生产者的生产准则,也没有对于生产内容泛娱乐化进行明确的界定。

4 对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泛娱乐化的应对

4.1 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现代媒介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及移动设备的发展所带动的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应是一把双刃剑。不能片面地判定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是好或者是坏,而是既要看到传播媒介多样化对于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也要看到传播媒介多样化导致的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泛娱乐化现象导致的低俗化等问题。

4.2 提高资本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行业内的资本家和投资商,应努力提高社会意识,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金钱利润,舍本逐末,不能为了赚快钱而使得整个市场污秽不堪,应该去追求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相同统一的优秀产品,为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创建一个良性市场,弘扬优秀的体育精神与社会正能量。

4.3 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从业者,要加强对于本行业职业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自我职业素养;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紧跟时代历史发展潮流,植根人民、深入生活,创作出不负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行业内应提高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进而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将不合格者进行筛除,从而提高全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综合水平;加强对从业者的业内培训,使其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及受众需求。

4.4 提高大众体育文化审美能力

大众提高体育文化审美,自觉抵制体育泛娱乐化导致的暴力、低俗化的内容,使自己具有甄别优秀体育节目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或者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教育学习;还可以通过组织观看观赏优秀的电视节目或者著作,受到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亲身感受学习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等方式,逐步地进行培养,最终达到提高整体体育文化审美能力,减少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泛娱乐化现象。

4.5 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出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娱乐化与泛娱乐化界限;贯彻落实我国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对生产内容进行监督,减少泛娱乐化现象产生,及时发现、纠正、处理在行业内出现的问题;利用官方媒体的影响力,正确引导、弘扬优秀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加强内容审查,坚决取缔危害大众健康发展的体育信息,净化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生产内容,还大众一个健康、合理的体育娱乐氛围。

5 结语

在娱乐化的背景之下,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开始出现泛娱乐化的倾向,分析造成泛娱乐化现象的原因有媒介发展导致信息爆炸;资本家逐利导致内容低俗化;生产者准入门槛低导致内容良莠不齐;大众审美有待提高;政府监管把控不足等。为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可以用以下方式加以应对: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现代媒介的发展;提高资本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泛娱乐化倾向会严重阻碍我国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未来应当对该产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泛娱乐化”的引导及处理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者娱乐内容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