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口语活动设计的有效路径
2021-11-22方双丹
方双丹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塘学校 浙江 绍兴 312300)
1.复述类读后口语活动设计
由于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内的篇章具有多元体裁与特征类型,因此,本文所研究与设计的一些读后口语活动是根据教材篇章的多元类型而具体界定的。首先研究的是一些复述类的读后口语活动设计,这一类读后口语活动主要针对的是教材或课外资源中“线索感”较强的阅读篇章。
“线索感”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叙事方面,比如叙事遵循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或者其他逻辑关系线索,此类篇章通常是依据某一线索而展开的详细阐述与说明。针对这种类型的教学篇章,读后口语活动的设计便可偏重复述类型,旨在让学生于读后活动中整体梳理篇章信息而探析其隐性线索,后以线索为口语复述的主线,对阅读篇章涵盖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而具有逻辑化的综述,借此方可增进学生对阅读篇章的深层次阅读认知效果,达成读后活动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八年级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篇章在Section B,2b板块,综合考量这一板块的内容,它是以Jane假期日记记录形式呈现的,在它其中涉及到了时间与空间等多方面的脉络线索。因此,在这样的篇章教学基本完成后,为了确保学生对其中多重线索的有效把握而提高其阅读见解效果,教师不妨设计复述类的读后口语活动,首先指导学生深入解读篇章的隐性线索,而后以线索为主线展开具有前后逻辑关系的口语表达,最终在表达中获取对文本脉络更为清晰的洞察与认知。如,教师指导学生基于“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来回顾篇章,重点提炼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关键词或信息来深入洞察整体文章的线索链:
时间线索1:Monday,July 15th,以及该时间段内的空间线索:Penang's beach——Have lunch——Georgetown.
时间线索2:Tuesday,July 16th,以及该时间段内的空间线索:Penang Hill——Wait for the train——Get to the top——Eat something.
在读后活动中学生依据教师指导回顾原文,提炼出这些“时间”与“空间”层面的线索之后,学生便可按照时间的推移顺序,以及在各时间内空间的转换顺序,对原语篇所涉及的具体事件进行详尽的口语描述及说明。这样的读后口语表达方式能改善学生以往口语表达缺乏连续性与逻辑性等问题,提高其表达的流畅度与专业度,而经由详尽的口语表述,也能够帮助学生再次理清阅读篇章的线索,提高其对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的洞察效果,有助于其阅读思维的开拓以及素养水平的提高。
2.探讨类读后口语活动设计
除了复述类的读后口语活动之外,教师也需关注探讨类的读后口语活动设计,这一类型的口语活动主要偏向于一些争议性较强的阅读篇章,而争议性主要体现在篇章的内容观点等方面。就以八年级Unit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单元的Section B,2b的这一篇章来讲,它便是极具争议与探讨价值的一项教学文本,在教师针对这样一项篇章展开阅读授课及指导的同时,可能会偏重对其中陌生知识的解读以及内容要点的分析,往往会忽略对“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这一核心话题的深度探讨。加之,这一话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单单依靠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解读无法强化其深入见解与领会,这时教师就必须提高学生之间的思维交互,让其能主动交互观点,并进行反驳与辩证来完成对此争议话题的深度研析。
如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次探讨类的读后口语活动,于其中需为学生布置三项具体的任务:
(1)基于教材篇章内容,说一说Jeff green、Huang Lei与Mary Smith对“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话题的不同观点与想法。
(2)基于个人认知观点,你认可Jeff green、Huang Lei与Mary Smith这三人的想法与观点吗?请附议或者反驳。
(3)基于个人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are different?”这一话题的自身看法,引入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在读后活动开展中,小组成员的口语表述与探讨需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根据第一项任务,每个成员需要依次发表对原语篇的话题洞察效果,期间可以引用原文语句或对原文的复杂信息进行精炼概括来加以清晰的口语说明,借此方式课增进对原文内容的认知与领会。至于第二项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审视与批判等高阶思维,让其对自身不认可或具有细微认知冲突的地方加以想法的论述与说明,这期间,其他学生可对个体所发表的不同想法进行辩驳讨论,从而生成批判性氛围来从口语交际中获取对原篇章内容的深刻见解。
而根据第三项任务,每个成员都要结合个人实际经验,引入个人事例或所见所闻进行想法的直接表述,其他成员需进行辩驳探讨来给予最为客观的意见。最终,个体能通过他人的表述来强化对篇章争议话题最为客观理性的见解,凝聚个人高格局思想而提升阅读素养水平。在三项任务驱动下的口语交际中,教师还需要求学生重点应用本课“比较级”方面的语法来组建语句,以此强化对重要知识的操练使用,借助口语交际而求得实践掌握。
3.实践类读后口语活动设计
实践类的读后口语活动设计是一项更高难度的阅读拓展任务,同时也是最具趣味性与发展意义的教学活动。这一实践类的读后口语活动主要针对的是知识含量较高的阅读篇章,方便教师驱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建构使用。此外,此类活动还面向一些生活特性突出的阅读篇章,这类篇章涵盖较强的生活价值与功能意义,教师可以实践类活动引发学生的生活共感,增进其对原篇章的深切领会。
就以八年级Unit9“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的Section B,2b篇章为例,全篇围绕“感恩与送别斯蒂恩女士”的聚会话题展开,此话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初中生较感兴趣的一项话题,此外,本篇章也涵盖本单元的重要知识信息,如有关聚会的邀请、拒绝或接受聚会邀请,以及为聚会做准备等方面的知识、短语及句式表达等内容。
这样一项极具生活意义且知识含量较高的阅读篇章,教师可组建有关实践表演的口语活动,如情境剧,让学生在其中以声情并茂的表演来深刻体会阅读篇章的主旨话题及内涵情感,而学生在剧情的台词阐述与交际中,也能将本课重点知识进行切实的迁移使用,以此增进掌握效果。
如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情境剧开展中,小组成员可先共同商议角色配置,具体可选定篇章中原有的He Wei、Jake与David这些人物来充当角色。其次,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口语交际与能力拓展,小组亦可拓展其他角色来完成交际演绎。但总而言之,角色必须涵盖的聚会的发起者(邀请者)、拒绝聚会的人以及接受聚会的人,而具体的剧情走向则是以聚会邀请者向不同人物发出聚会邀请,接受聚会的人需询问有关聚会的相关信息;而拒绝聚会的人则要阐述原因来委婉的拒绝聚会邀请。
小组研究完剧情走向后,可提炼本课的语言知识为每个角色配置相应的台词,如应用本课have the flu、Go to the doctor与Help my parents等短语,或者“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时间点?”、“Sure,I'd love to……”以及“Sorry,I'm afraid I can't go……”等句式来为每个角色组建相应的表达,满足其在情境剧表演中的交际所需。借由这样实践表演类的读后口语活动,学生可在贴合剧情的口语交际中汲取对阅读原篇章的深刻理解与切实体会,此外还能在口语语句组建及交际表达中对重要知识加以建构使用,最终获以良好掌握。
4.成果类读后口语活动设计
除了上述种类的读后口语活动之外,教师也需关注另外一种具有可视化成果输出的口语活动,那便是由学生在读后拓展阶段对原语篇进行重新的审视研究,分析其结构与层次并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那么在接下来,学生便可围绕导图的框架及分支走向进行具有逻辑化的口语表述,将语篇内容真正内化成为自身的语言形式。借此活动设计方式可帮助学生高效理解一些所涉信息较复杂的阅读篇章,让其能够对复杂、冗长的阅读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与归纳整理,最终明确原语篇的文体结构而获取深层次见解效果。
就以八年级Unit7“Will people have robots?”单元的Section B,2b语篇“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为例,全篇是对机器人话题的详细论述与说明,由于涉及的内容背景较深远,且信息较繁杂,那么探究本语篇的结构层次成为了阅读课程开展的重点。鉴于此,读后的口语活动也可围绕这一重点展开探索,由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语篇进行重新的审视分析,在摸清其内置结构后便可以思维导图可视化呈现,最终学生可借助导图来展开口语活动,而在口语的表达与交际分享中呈现个体对语篇结构的洞察。
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新回顾语篇来精读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信息,分析每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详尽讨论的机器人话题,而后综合审视这些话题,学生便能明确原语篇的文体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针对机器人话题进行详尽介绍与描述的,经此可绘得上述导图。而在接下来的读后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便拥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素材,如学生可按照导图分支走向,依照顺序对四项话题展开深入的交际描述,此过程中,学生可精炼概括课文信息,也可基于实际生活见闻来抒发想法,对每一个话题进行详尽交际与描述。
在这场读后口语活动中,教师切记一定要叮嘱学生充分使用重要语法“将来时”来完成交际表达,以求增进掌握。经由此类可视化成果输出的活动,可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更具方向与逻辑性,最终学生在口语交流中便能完整复述语篇所涵盖的隐性结构,提高见解实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口语活动设计需根据教学篇章的内容类型而具体界定,教师可以拓展复述类、探讨类、实践类与成果类等多元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更为切实地见解阅读内容、体会阅读情感并实践阅读知识,最终助其将阅读所学真正内化成自身语言形式及思想情感,切实提高阅读所得与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