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1-11-22林瑜
林 瑜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 宁波 315174)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提升语言运用水平。而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促进学生语言系统的完善和深化。
1.根据诗词内容开展游戏
在古诗词中,通常都会有情和景的描写。[1]古诗词,作为我国特色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专注书写诗词歌赋,其中很多诗词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他们采用精湛的语言,以诗词的方式将所见所想描绘出来,对仗工整、文辞华丽,让读者在阅读诗句的过程中,仿佛诗中所写的画面,即可呈现在眼前,给予读者无数美的体验和感受。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思考能力,在小学教材中编撰很多古诗词内容,小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除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外,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即画面美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有限,很难做到独立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诗词中的内容以图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立体的方式,重新学习和领悟诗词中的内容。
例如,诗词配图游戏。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二年语文《绝句》的时候,诗中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讲述的是初春时候,雪还没有完全融化,诗人睹物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教师通过对诗词意思的讲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准备出几幅水墨画。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更具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给《绝句》这首诗配图。在每个小组完成配图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作品进行打分,以此评出第一名。
2.结合诗词类别开展游戏
古诗词作为一种文体,它的分类非常多,根据诗词的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多种类型。[2]因此,教师在教授诗词内容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类型的诗词进行整合,从而便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该类型的诗词。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学会背诵诗词内容,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诗词。不同的诗词的内容,其用途也不一样,如,将咏物诗中的内容,拿取形容人,明显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之嫌。所以,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小学生明白诗词的种类及内容,在进行写作、交流的时候,能够正确使用学习过的诗词。随着诗词的使用,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班级中构建出相应的情景,播放一些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在微视频观赏中,进行对诗游戏。教师:“日照香炉生紫烟”,学生A:“遥看瀑布挂前川”,学生B:“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C:“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沉浸时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背诵诗词的兴趣和效率。
3.利用现代手段构建情境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知识、认识生活和世界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小学生机体会主动提升自身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表演和模仿,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3]]同样,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采用生活类型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更加自由、深度的展示自我。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词都适用这种方法,比如咏物诗,它的对象是物,而不是人和情节,因此,并不适合游戏教学方法,而叙事诗、送别诗等诗词类型,其对象是人和故事,所有,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模仿。通过在游戏中的模仿,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更好的感受诗词的意思和情感,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的时候,让每个学习小组排出两人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同时教师播放从网络上整理出来的视频,融入水流和喧闹的人声,从而构造出一个“逼真”的送别场景。“李白”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展示出离别的愁索,以及看到“汪伦”到来时的激动;而“汪伦”,需要体现奔跑过程中的气喘吁吁,继而,由二人根据情节内容,自行续编送别内容。通过情景构建、内容编撰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能力。
4.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游戏教学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和提升多种能力。同时,游戏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