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
2021-11-22林康梅
林康梅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龙江中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针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这样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够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个模块但是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要积极地索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衔接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进而结合老师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积累,寻找写作灵感,写作为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读写互动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读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读写互动中来,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常常无法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读写互动,总是匆忙地讲完阅读课程内容就到了下课时间,而学生课下更不会主动进行读写互动练习,难以发挥出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写作教学融合进来,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写作兴趣,将自己的观点、想法落实在文字上,是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心随飞翔》这课为例,这是“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中的一篇,是针对中国首次航天飞行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的画面而写的一篇新闻稿,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文章标题、文章内容中的结构层次、写作手法上进行探析,结合上一篇同事件的新闻稿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的不同,进而对消息和通讯的不同写法拥有了直观的区分。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就当代学生人文情怀的教学写新闻类作文,引导学生通过新闻稿的形式来写出自己的感悟,既能够强化学生对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实现了读写互动。
2.深入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体验写作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对高中生而言是非常好的阅读内容,不仅有现代文学,同时也有大量的古代文学和外国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在高三语文教材中涉及到新闻、戏剧、调查报告、文言文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学到不同的体裁、风格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加富有针对性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在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写作技巧,比如文章中作者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对话设计等等,通过对文章的深入探析,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不同体裁中的语言特色,领悟作作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巧思,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打破了学生的固化思维,进而使学生在写作中融入更多的巧思和技巧。[1]以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选段这课为例。这篇课文取自曹禺先生创作的戏剧作品《雷雨》,文章中通过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生动的为学生展示出戏剧这一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结构布局特点,以场面为基本单位,通过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将戏剧内容划分出清晰的结构,展示出家庭内部冲突与社会阶级斗争两部分情节。学生在深入剖析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了情感表达的相关知识,并在老师的鼓励下模仿课文情感描述的相关写作手法来进行写作练习,使学生在写作体验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拓展阅读内容,在阅读后深化写作
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为学生进行阅读资源的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从将自己对单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延伸至整本书阅读,并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编、摹写等等写作练习,使学生在写作中深化阅读中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在阅读后的写作练笔中逐渐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水平。比如《等待戈多》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荒诞派经典戏剧作品,是西方现代文学流派中的一支,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篇戏剧作品没有情节、没有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凭借着杂乱无章的胡言乱语和毫无个性的人物揭示出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这部经典戏剧作品有着很强的启发性,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本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演绎以及摹写练习,深化学生对荒诞派戏剧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对文章中的戈多拥有独特的见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使学生在写作中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