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探究

2021-11-22潘德超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国杜甫魅力

潘德超

(福建省南安市教育局 福建 南安 362300)

作为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对学生正面积极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意义。

1.古诗词教学渗透家国情怀原则

教师在借助古诗词渗透家国情怀时应该注重遵循古为今用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弘扬时代精神,吸收诗词中蕴含古代精神的优点,摈弃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不足,有效渗透家国情怀,促进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教师在教授诗词时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进行探索和学习,不断感受诗词当中涉及的相关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受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的魅力。

2.渗透家国情怀策略

2.1 欣赏诗词语言美,激发自豪感。古代诗词用字凝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诗词的语言平仄有序、一咏三叹,极具语言美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带领学生感悟和分析传统诗词的语言艺术魅力,反复诵读、体会,欣赏古代诗词的意境美和意蕴美,在反复吟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的自豪感[1]。为了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语言艺术的美感,领悟出古代诗词的魅力,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悟出古诗词的形式美、音律美、意境美和内涵美。古诗的语言具有思维跳跃、成分省略、语序颠倒等等特点,教师应该引领学生鉴赏和感悟古代诗词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苏轼在这首词中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非常热烈,情豪志壮,充满了英雄气概,体现了苏轼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教师在教授这首词时应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词,欣赏和感受语言激昂的语调,清新刚健的语言和豪迈充沛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这首宋词的语言艺术美感,体悟出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2.2 体会诗词情感美,促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珍贵精神遗产和固有基因,这是一种情怀和情感的延续,一部分以古诗词的形式流传继承,呈现在今人面前。古代诗词中有很多篇目都体现了诗人词人忧国思乡、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学生在学习这些诗词时可以很好地学习古人身上的家国情怀。古代诗词历史悠久,大多是从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诗人创作时的知识背景与现在差异巨大,而每一篇诗词创作都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果学生从现代的时代背景出发赏析诗词很难全面理解诗词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因此,在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应该向学生渗透诗词创造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文当中表达的亲人离别、羁旅之愁、忧国忧民……丰富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诗词蕴含的家国情怀,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浓厚情怀[2]。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为例,当中承载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首先通过岳阳楼的景色和天气的晴雨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然后又将写作的重心放在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刻感悟这当中体现的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与责任,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体会和感悟范仲淹表达的情感,感染学生更加具有民族使命感和担当感。

2.3 感受诗词形象美,坚定报国志。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古诗词时将诗词中的爱国典范作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榜样和英雄模范,引导学生对这些道德模范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古诗词中爱国英雄的生平事迹,了解英雄模范任务的爱国主义情怀,借助这些英雄典范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报效祖国、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做歌》为例,诗圣杜甫一直都是忧国忧民的代表性诗人,可以很好地当作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教授这篇诗词时应该对杜甫生平进行讲解,并且引领学生阅读更多杜甫相关的诗词,让学生感悟到杜甫身上伟大的民族精神,主动向杜甫学习,增强自身的家国主义情怀。

3.结束语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具有非常正面积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探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家国杜甫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家国两相依
《东方欲晓》的魅力
家国情怀
杜甫改诗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绝句
杜甫与五柳鱼
略谈“家国情怀”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