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主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以“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
2021-11-22蔡羽馨
蔡羽馨
(江苏省苏州市觅渡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微信、QQ、抖音、微博,这些都是我们以及当代中学生频频使用的网上交友软件,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用社交软件进行网上交友已经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但正是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却让数以万计的中学生遭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期,这个阶段的他们向往脱离父母和教师掌控的“自由世界”,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认识更多天南海北的朋友,因此社交软件成了他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不二选择。虽然“网络是一柄双刃剑”这句话流传了许多年,但是网络交友不慎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到最后一刻是无法预估将会受到怎么样的伤害的。再加上中学生迫切的想要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所以青少年网络交友不慎的案件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课程,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正确网络意识、养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的责任,这样才能达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1.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正确网络观念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网络观念,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可以免受不良网络信息和不良人员的伤害,帮助学生正确且全面的了解网络,掌握有效的网络使用方法与技能,并且在遭受到网络伤害的时候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赋予学生的全部内容。
1.2 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价值。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大环境的长久影响之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其实一直遵循着“唯成绩论”的错误教学目标,知识通过“填鸭式”“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式来灌输给学生一些只能应付考试的知识点,却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通过“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教学价值的一次机会。
1.3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俨然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领导者、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一定要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充分了解,最低要求也要掌握运用互联网的技巧。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世界,培养学生网络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2.近年以来中学生网络交友不慎遭到伤害的真实案例
2.1 “千里姻缘一线牵”。2018年河北省某中学的小赵在聊天软件“SouL”上面结识了一位自称十八岁重庆初中生的“莉莉”,两人相聊甚欢还互相发送了照片,小赵对“莉莉”一见倾心,觉得这就是自己命定的情缘,于是为了讨“女朋友”的欢心送了价值一万元的奢侈品包包。当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莉莉”其实是一个38岁的中年壮汉。
2.2 “为朋友两肋插刀”。2019年陕西中学生刘某在贴吧“帝吧”中有一群称兄道弟的“好哥们”,有一天其中一人说兄弟萧三进了“局子”,咱们都是兄弟可不能见死不救。秉持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精神的刘某就卖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山地车,凑了三千块钱过去。最后这个通过贴吧进行诈骗的团伙被逮捕时,正用刘某转过来的三千块钱为自己的饕餮大餐买单。
2.3 “渡尽劫波兄弟在”。2019年北京17岁的小张通过游戏结识了几位好友,他们都是附近学校的高三学生,几人一起喝酒上网,平时没事就寻衅挑事收保护费。直到有一天打群架的时候竟然导致对方一人致死,这些平时的好大哥纷纷劝小张去顶罪,说什么未满十八周岁会轻判,小张被“渡尽劫波兄弟在”的话语所感动,被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最好的年华都要在牢狱中度过。
3.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正确网络观念的策略探究
3.1 结合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网络交友的慎重。“网络是一柄双刃剑”这句话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是总有学生“不撞南墙不回头”,总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会那么差,自己不会那么傻看不出对方是骗子。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开展教学,用鲜活的生命来达到劝诫学生的目的。
例如:最近爆红网络的罗翔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在最高法头上暴扣的少女”案例,2002年除夕夜,一个网名“疯女人”的13岁女孩自称19岁,先后与八名男高中生发生了性关系,并且在事后将这八名男子以强奸罪告上了法庭。这个案例从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移交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又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我不犯法,那网络交友有什么危害呢?殊不知有时候自己不犯法,却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让你犯法。
3.2 组织辩论比赛,共同探讨网络交友的利与弊。马克思说真理往往是在实践中得出的,那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网络生活和网络交友的真实面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探讨网络交友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例如:持“网络交友利大于弊”意见的学生提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见闻每分每秒都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些不好的事情只是网络生活下的一个小缩影罢了。但是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指出,网络交友不需要真实的身份、名字甚至性别,对方每一个谎言你都没有办法去分辨,你依赖的和信任的究竟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只是一个虚假的身份呢?你来我往之中,学生都对网络交友有了更加全面的思考。
3.3 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危机应对经验。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哪怕是再如何警醒也不能彻底抵挡那些有心之人的伤害。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在“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些面对危急时刻的自保手段,提升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微博是现在学生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很多学生在微博上遭受了人身攻击和诈骗,希望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第一步就是请律师起诉微博隶属的公司,以《侵权责任法》来要求微博隶属公司提供人身攻击账号的真实信息,再用这些真实信息以名誉损害来起诉对方。不用担心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只要掌握了适用法律的正确方法,就一样能够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3.4 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与常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教师想要多传授给学生一些应对网络犯罪的手段,就要适当的拓展教学范围,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多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网络交友犯罪有哪些途径,以及遭受网络交友伤害之后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和维护自身的权益,更重要的是要警醒学生一定不能有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想法。
例如:各个地方的法院其实都会开放庭审的旁听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注意法院每天庭审的案件内容,安排学生到法院亲眼看一看利用网络交友和网络便利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同时利用好法院旁听这一教学资源,提升中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法治意识,今后如果学生遭遇了他人的伤害,也可以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3.5 采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网络习惯养成。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远不是学校教育可以相提并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家长共同关注当下的网络交友话题,并且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为学生未来长久的学习发展而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渠道来与学生家长保持持续联系,分享一些青少年遭受网络交友诈骗的新闻到家长群,并呼吁家长关注学生在家中的网络使用情况,与自己的孩子谈一谈对网络交友的想法,通过“校内+校外”的双重保障来引导中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观念和网络生活习惯,达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这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互联网大环境下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要从实际生活中搜集真实案例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其实了解学生当下使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友的习惯和频率,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来让学生充分了解网上交友的正反两面,组织教育活动让学生自发地反省自己是否存在错误或者大意的网上交友行为,长期追踪并结合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作用,不仅要在当下保障学生的网络生活安全,更要为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安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