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
2021-11-22王玉
王 玉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 安徽 淮南 232100)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的教育,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属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导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有效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过度强调考试成绩。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将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看作是升入初中的一种途径,所以往往不能正确看待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侧面体现,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有效方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进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也就无暇顾及。
1.2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对德育思想不够关注。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或者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对各种道德思想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学生对德育思想都不够重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背诵各种语句,或者完成各种练习题,而没有对各种道德思想进行充分的研究,即使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也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得德育教育存在表面化的现象,影响了德育教育的顺利发展。
1.3 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下,语文教育就应该是以语文相关的教育为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目的,不应该在教学中出现与语文教学无关的内容,这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愿意进行德育方面教育的原因。除此以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会缺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会失去接受德育教育的机会,长此以往,想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难以实现了。
2.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 坚持以学生为主,重视阶段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小学生在小学课堂中的相应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及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下,教师转变自身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主体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逐渐形成了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展。在小学不同的认知阶段中,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学生的不同阶段发展开展对应的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加强学生的感知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教育、理性教育等等。在小学语文课本的学习中,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辈及祖国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成长,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认识自己。
2.2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在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没能将德育内容渗透进来。认为只要帮助学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便完成了写作教学任务,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没能将德育渗透写作教学中。例如,进行寄景抒情方面的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身处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进而起到德育效果。
除此之外,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优秀的课外读物中同样会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接受德育方。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进行写作,并且向学生推荐体现母爱方面的文章,如《慈母情深》等。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写作,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使学生认识到母亲的辛劳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实现德育的渗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对教材进行有效的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味和体会,促进道德教育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