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要从知情意行入手

2021-11-22郭春燕

读与写 2021年4期
关键词:孝敬父母道德行为道德品质

郭春燕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而一个人具有的某种道德品质应同时具备对这种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即“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既是构成道德品质的要素,又是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必备环节。下面,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的具体做法。

1.“知”是指南,重在启蒙

小学阶段的儿童尚处于蒙昧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是知觉过程尚有无意性、随意性与模糊性,道德认知水平较低,情感体验日益丰富,理智感正在发展,但情感控制力较差;意志行为正处于发展期,但自觉性与独立性不足。这样的心理特点表明: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均处于较低水平,需要成人予以开发启迪。由此推断,小学生道德教育必须定位于启蒙。通过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与理解很模糊、肤浅,有的还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据此,我将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启蒙教育的启蒙度列为“亲近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帮助父母”等四条目录,按低、中、高年级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行为规范要求,构成了孝敬父母道德启蒙教育的基本要求并能为各年级学生所接受的启蒙度。

2.“情”是动力,重在陶冶

学生道德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丰富、稳定的道情感作为主要目标。要在教育活动中做到以境育情,情境相通,以情动情,以美育情,不断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表现在情感上,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亲切依恋感;二是在了解父母的基础上形成对父母的尊重,甚至引以为荣,并对不孝的人愤慨膜视;三是对父母的责任感。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父母的命运与子女休威相关,由此而引发出子女对父母赡养、侍候、敬亲的责任感,以及由于这些责任感而产生努力获取成就的情感。我们在进行孝敬父母道德启蒙教育实践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做到以下三点:

2.1 榜样熏陶。小学生行为模仿性强,具有较强烈的仿效榜样的心理欲望。因此,在班队会上可以安排学习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楷模人物,如:孝名远扬的舜;背负母亲“尽忠国”之调,把对母亲之孝化为安邦定国的坚强毅力的岳飞;不负母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孟子等,树立起亲长辈可敬、虑待父母可耻的道德观念。

2.2 创设氛围。学校、班级创设“孝敬父母”教育的氛围,班队课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环境中暗示,主动模仿受到感染,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国旗下讲话,学科教育渗透,少先队活动渗透,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征文竞赛、书画摄影等宣传媒体渗透。

2.3 主题活动。我们在“孝敬父母”的启蒙教育中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组织作用,举行各种主题活动,例如利用班队会开展“让孝心在节日里闪光”、“父母亲的生日谁记得最牢”、“庆祝父亲节和母亲节”、“为做出工作成绩的父母庆功”、“我也有两只手,能为父母减负担”、“我爱爸爸、妈妈”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激情导向,培养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

3.“意”是保证,重在锻炼

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一般比较薄弱,他们还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已。因此,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中,要教育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约束自己,做到有人监督与没人监督一个样;要有毅力,使学生认识到道德意志对实现远大理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具有极大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觉锻炼意志力的愿望孝意。孝敬父母的道德行为主要是一种家庭行为,父母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而家长自身素质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尊敬父母,一方面又纵容孩子任性、在孩子发脾气时百般容忍顺从,有的家长甚至还护着孩子与学校唱反调等。因此,要激发学生自觉产生孝敬父母的教育,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双向沟通,经常向家长提供家教指导,让孩子在家长的监督下加强锻炼。我们班每学期的期初、期末各召开一次家长会,进行线上交流或口头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提出对学校开展阶段教育的意见要求。老师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并对其行为做出适当评价,阐述学校对此项教育的要求等。有时根据教育需要,偶发事件等,老师到学生家中家访或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访等形式,及时进行交流。

4.“行”是标志,重在实践

道德不仅仅是观念,更重要的是养成行为。实践是道德行为习惯与养成的唯一途径。“孝行”主要表现在子女对父母敬与爱的实际行为。它包含三个层次:是孝敬父母的行为规范;二是理性水平的践行;三是孝行的延伸与扩展。我们建立养成教育系统。(1)把“孝敬父母”的道德行为规范化、层次化、序列化,对低、中、高不同年级制定不同层次的规范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2)注意对“孝敬父母”道德行为方式的指导。我们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且还指导学生“怎么做”,举行穿衣、系鞋带、戴帽、叠被、洗红领巾、洗手帕、钉纽扣等比赛,还开展小小贺卡寄亲情活动,评选制作父母亲生日贺卡并展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之笔写书评、读后感,开展“夸我爸爸、妈妈”、“我是爸爸、妈妈的助手”征文比赛等,激励学生们养成“自理性劳动自己做,家务性劳动争着做”的良好行为习惯。(3)严慈相济,加强训练,以正面教育为主,启发自觉。(4)制订完善的检查督促和评价制度,增强学生习惯养成的动力。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证明,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通过教育孩子们不仅懂得在家怎样孝敬父母,而且掌握了评价自己行为的尺度并将其迁移到其他方面,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孝敬父母道德品质的形成要从知、情、意、行入手,我们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四个要素的同步发展,利用小学生道德认知与情感的优势,持之以恒地锻炼他们的意志,积极引导他们道德行为的良性发展,使之真正自觉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道德行为道德品质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什么是给父母最好的爱?
“好奇”的代价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3G手机送爸妈
乐于助人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