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

2021-11-22庄娟娟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生情感

庄娟娟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福建厦门 361000)

引 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审美教育价值,在形式上表现为语言美、结构美和文化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教师可依据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审美能力高度发展的特点,开展审美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兴趣,以达成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的内涵及其必然性

作为古诗词教学的核心内容,审美教育有精确的定义,主要是指美育教育或者美感教育,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教师借助古诗词鉴赏、重点字词赏析和作者情感的分析等环节,能丰富审美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从而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由于古诗词内涵丰富,涉及社会、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内容,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尤其是不同时代文人墨客的情绪和个人感悟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教师有效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净化其心灵,更能促进其高尚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的构建。

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具有美感启迪、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价值。古诗词作为落实审美教育的有效资源,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刻发掘小学古诗词中的美学要素,如形式美、意境美、思想美等,凭借其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和音律美感,丰富小学生的审美体验,有效开阔小学生的语文视野,使其真切感知古诗词的艺术美,从而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持续发展[1]。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语文学科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职业审美修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古诗词教学侧重于朗读、记忆和习题训练,缺乏有效的审美教育,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美缺乏个人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进行深度学习,锤炼自己的教学技术,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从而有效开展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修养,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在语文古诗词中汲取深厚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美育储备,借用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涵养来感染小学生,从而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展示自己的艺术积累,深度挖掘古诗词背后的审美因素,并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创新审美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时,教师不仅要为小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要融入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诗人的诗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古诗词审美教育。比如,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面上描述了杭州的繁荣太平,实则蕴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感,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带领学生深度挖掘这一层面的意思,以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创设诗词审美教育情境

古诗词的美感蕴含于语言中,体现在情感中,提升文学素养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基础,创设一个符合小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情境,能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奠定古诗词的审美艺术基调,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习古诗词时就难以深刻理解其文学性和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古诗词审美教育中找到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审美教育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艺术审美能力。

生活是古诗词写作的灵感和源泉,教师针对古诗词内容和小学生已有的实际体验设计教学活动,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古诗词审美学习兴趣,使其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表现出茅屋、溪水、儿童、莲蓬等意象,展现出安宁祥和的田园生活,这会使小学生在阅读古诗时融入个人的情感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小学生思考:“同学们想象中的农村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想象中的田园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小学古诗词审美教育的质量。

(三)创新古诗词审美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语文审美兴趣

小学古诗词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文学科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有效设计,真正把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兴趣、加强审美感悟和提高审美境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反复诵读古诗感知韵律,构建古诗意境体会画面,加深学生感悟,增进其情感和加深科学认知,提升其哲理水平等。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能力,激发其审美兴趣,综合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索古诗词,发展其审美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同样适用于古诗词审美教育,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和组织作用,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发挥想象力,全面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时,教师可以划分停顿,带领小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以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感受,使其形成语感,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比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对于古诗词的音律之美,小学生需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提升感悟,提高审美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贯彻“读”“品”“思”为一体的审美教育理念,展示生动的古诗词画面,融入音律、声调等趣味性的元素,有效挖掘小学生的审美教育途径,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又处于培养良好审美习惯的关键时期。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习惯,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带领小学生感受大自然、体会社会生活,以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改变教学思路,从而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展示雨后西湖的美景,使小学生形成初步认知,提升审美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春日》一诗时,教师可以在春天带领小学生开展踏青活动,使小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创设良好的古诗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审美习惯。

结 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引入审美教育,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旋律、内涵美,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生情感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