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与风险研究
2021-11-22黄霞
黄 霞
(广西财经学院,南宁530001)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新技术应用广泛,新业态发展迅猛。作为金融行业的大趋势——金融脱媒,一种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等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的模式应运而生。首先,随着筹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选择直接在市场发债、发股而不再局限于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居民可以选择通过APP平台直接购买股票、基金、保险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就在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过程中,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资金遭到分流,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造成了严重的蚕食。其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一直以来通过依赖息差来获取利润的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加速收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限制,经营风险也显著增加。当前,在大智能、云传播的时代背景下,使各类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处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环顾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正努力将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金融行业中,从而推动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面临内部盈利空间收缩及外部竞争压力加剧的生存环境下,商业银行不得不顺应时势做出改变。
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数字经济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提供了逆境重生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经营方式、挖掘新的利润创造点以达到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将是研究重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值得探究。
二、研究意义
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行业,只要有实体经济的存在金融行业将生生不息,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取代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并非对立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互联网金融是无法脱离商业银行而存在的。其次,人工智能化必然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想要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需要侧重研究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来实现经营转型,以便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环境中赢得转机。商业银行想要在各种冲击中生存下来并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不仅是金融行业的难题,对于其他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现实问题
(一)转型的必要性
2018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采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新技术,AI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应对冲击和挑战,部分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但始终无法摆脱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经营方式固守等内生性问题;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加便捷、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带来挤占客户资源的压力,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若无法找到融入AI技术背景的突破口,那么将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二)商业银行生存现状
互联网金融优势在于终端客户群体庞大,即使大部分终端客户群体金融需求小但其形成的规模效应不容忽视,对此,商业银行也意识到“长尾”客户的重要性,推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在面对流失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加大营销方式的创新,联合各类商家推广信用卡消费折扣活动以增加年轻客户群体的粘性。逐步向消费贷款转型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但商业银行由于审批层级多、流程复杂、周期过长成为转型一大障碍。人工智能背景下所衍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倒逼商业银行不得不打破其原有思维与制式。
1.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发放贷款模式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商业银行规模大、抵押高等放贷模式的不足。当前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掌握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消费模式、交易趋势及方向,更能抓住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分流商业银行贷款端业务。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端群体和授信额度相对固定,且放贷手续繁琐和高抵押的放贷条件对于新客户的吸引力不强,形成只能依靠老客户续贷而新客源枯竭的现象,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端业务很难有起色。
2.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空间缩减。因为类似于支付宝这种货币基金本身不具备银行的功能,吸收的存款最终还是会流向银行,因此,银行存款总量是不会下降的。但与银行直接从储户手中吸收存款不同的是,类似于支付宝这种大规模的货币基金,谈判和议价能力强,向银行抬高利率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从而直接导致银行在存款业务部门的利润缩减。
3.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对中间业务以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中间业务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更加便利,体验感更优,在二者作用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急剧收缩。由于各种金融APP的出现,个人理财、资产管理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获得性变得更强,客户群体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与同类金融产品利率进行对比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加强,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丧失优势。
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然而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随着中小企业体量逐渐增大,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上的转型也应该主要考虑如何向中小企业打开大门。由于互联网金融先天灵活的优势已然获得了许多中小企业的青睐,但商业银行相比线上金融公司而言,会更加具有保障性。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
(一)合理发展存、贷款等传统业务
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通常未考虑到资本占用问题,一般通过定向理财、大额同业存款、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或发展低成本协议存款、短期融资等负债业务来支撑资产的扩张。对此,商业银行一是要对贷出资金进行科学监管,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根据信用评级核定客户授信额度或期限,抢占市场份额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可根据客户对资金的需求,对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抵押物等进行组合创新,开发出适用不同群体针对性较高的组合产品。三是以获取优质资产为目标,提高偿付能力管理,注重资产负债配置和业务管理的灵活性。
在发展传统业务时要重视“量”和“质”协同发展,在全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整合银行机构网点,在减少冗余成本的同时也要集中优质资源。由于在传统业务的发展上很难有更大突破,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逐步贯彻“轻型银行”的经营理念,这也将成为业务转型的重点。
(二)注重多元化发展,拓展新兴业务
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挖掘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设计产品才最具有市场潜力。同时,可以借鉴西方银行对产品的利润贡献率及竞争力进行评估,为进入市场提供合理依据。
商业银行发展新兴业务可以从业务创新及产品组合入手,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打造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提供异质化服务等经营理念,能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开展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创新产品去抢占市场份额,致力于研发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由于商业银行高公信力的特征,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来发展综合性较强的金融管家等特色服务,利用协同效应打造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并通过良好的生态闭环进行品牌建设。
(三)改善融资结构,实施投贷联动
投贷联动主要是对中小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机构评估、股权投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和PE等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普惠金融。目前来看,投贷联动的信贷资产不良率相对较低,银行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也符合商业银行多元化综合化经营的趋势。可见,“投贷联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商业银行投资品单一、投资渠道有限的现状。
就投贷联动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一是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联动机制,将贷款利息收益、客户风险等纳入考核体制,打破主体间的界限。二是改进投贷联动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投贷联动工作机制,范围涵盖贷前客户营销、尽职调查、贷后管理等各阶段流程。三是选择合适目标企业。企业成长性是选择投贷联动目标企业的重要标准。
(四)打造轻型银行
轻型银行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即建立起以轻资产、轻运营、轻管理为特征的经营模式。首先,面对当前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不少银行网点正打造具有特色的智慧型银行,智慧型银行充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提高银行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把一些流程相对固定的业务交给智能机器来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银行减轻成本负担,更有利于推动轻型银行的建设。其次,加速创新“金融管家”服务,利用移动金融实现银行金融业务实体的“轻”,依靠打造自身更具有个性化、更便民、安全性能强的移动平台实现“移动金融”。当前大众的主要消费支付方式都需要依靠手机,商业银行可以把握该趋势,通过与各类软件达成合作进行账户绑定,形成信息交互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便利的使用感。金融科技迎来爆发,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和文化层面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技术打造轻型银行将是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优化盈利模式
通过强化经营增加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改变以净息差为主要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可以从压低成本和促进销售两方面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建立有效的利率应对机制来缓解利率所带来的变动风险,在加强对外部风险防御的同时也需要打造自身内在优势,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完善激励机制并加大考核力度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多元化人才的选拔、保障优质服务的提供来实现压低成本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六)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对于在转型及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做好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风险,平衡风险和收益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优化内部风控制度。由于分业经营的方式导致银行内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失效现象。通过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实施合规经营、优化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二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控,把握不同业务风险点的评级,并进行精准且及时的预警监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三是建立健全投贷联动风控体系。首先,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需要商业银行摆脱传统信贷风控思维束缚,转变风险理念和风险偏好,不能再仅仅依靠不动产等资产抵押物的单一模式,应向注重技术含量高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轻型”抵押转变。其次,对不同类型企业要设置不同的风险点标准,抓住关键风险点并及时处理,应设立“防火墙”制度,确定各业务的风险底线和业务边界,防止不同业务风险的交叉传递。
五、结语
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技术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挑战,金融科技开始渗透于商业银行的各业务层面,不仅使得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更是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体验。另一方面,其中隐藏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平衡挑战与风险将是商业银行发展路上永恒的课题。金融科技让信息得到加速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信息不对称,但不可避免的是商业银行在探索金融行业的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带来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商业银行来说,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需要采取渐进式的策略,逐步探索平衡风险的方法和发展创新的思路。从监管层面来说,关注商业银行的合规与风险问题将有利于从外界促使商业银行进行健康转型。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以技术进步为主,这不仅意味着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意味着我国金融行业也需要为此做出改变,因此,商业银行从规模扩张转为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只有打造健康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微观层面来讲,商业银行在转型的良性竞争中将会有助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进而灵活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