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及审计创新措施分析
2021-11-22陶俊伊
陶俊伊
(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 450002)
0 引言
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财务风险,也是整个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因素。通过强化财务审计工作,企业可以准确识别与评估运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促进管理水平及质量的提升。产生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因素较多,需要从企业整体层面着手强化财务审计管理,降低风险,奠定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1 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财务审计可以规范企业行为,也是企业对自身财务信息负责的表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财务审计人员通过全面审查相关信息,判断财务报表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涵盖企业所有经营项目,企业内部库存情况与账上信息是否对应等,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无论企业处于何种财务状况下,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企业盈利时要根据比例缴纳税款,经营失败时要根据法律流程进行破产清算等,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按照法律进行。审计人员通过核查企业经济活动判断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坚决抵制不合法的活动,并将其中反面教材记录下来警示其他企业,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当前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时需要重视审计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推进财务审计的创新,切实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的融合,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升财务审计工作质量。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审计工作面临愈发复杂的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审计工作风险,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审计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制订合适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2 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资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财务审计工作重点需要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以及运营过程进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企业的内部情况不同,资金运作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增加了财务审计的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为满足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做好融资工作。但不管哪一种资金来源,对于企业而言,都会造成负债的增加,从而增加负债风险。②企业的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投资就是企业将资金投入相应的项目中,但投资本身有一定的风险,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也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③现金流风险。现金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质量。现金流不充足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企业破产。
2.2 财务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风险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资金和账目进行更好的管控,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因此,要保证财务审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会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以及企业财务审计制度有漏洞等问题,具体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纰漏,严重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将这些不真实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将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2.3 财务审计与企业业务需要不吻合
财务审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但当前,由于财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因此与企业业务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两者无法有效配合,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将会影响企业业务开展的进度,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同时,财务审计工作内容烦琐且专业性强,需要成立独立的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实施财务审计时不重视其独立性,将审计与财务混为一谈,甚至由财务部门自己负责审计工作,造成审计工作仅能在财务复核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受到企业组织框架等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会考虑多方因素,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2.4 财务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
当前,我国的财务审计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在受到各个方面的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受到严厉打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工作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企业向社会披露的财务信息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监督,因此这种小错误可能会导致企业信誉下降,最终造成经营危机。
3 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审计工作面临愈发复杂的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审计风险,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审计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制订合适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1 构建独立的财务审计体系
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搭建独立的财务审计体系,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控制财务审计风险的发生,奠定财务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时需要独立的权限,在不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完成工作,这就需要保证其在经费、内控及人事等方面独立。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可以成立审计委员会,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构建企业财务审计体系时要从上自下开展,管理层必须全力支持财务审计工作,给财务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利,负责人需要向董事会与管理层报告相关工作。此外,负责人还要重视发挥财务审计的作用,安排审计人员定期参与财务部门的会议,在内部形成浓厚的审计氛围。通常情况下,部分中小型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若没有对财务信息与数据进行准确分类,只是简单依靠企业提供的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则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对此,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复核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利用强化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促进财务审计质量的提升。
3.2 建立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随时关注资金的运营情况与业务需求的匹配程度,并重视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能降低融资的风险。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保证全面性,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项业务进行全面考察,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制定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情况调整相应的预算。在月度或者年度考核中,需要重视预算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突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还应该及时总结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信息的反馈,不断优化预算制度,降低财务审计风险。
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风险的类型,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企业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其次,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最后,需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预警工作,不断健全预警体系,将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相结合,在投资、债务偿还方面以及资金流动的管理方面进行有效提升。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意见是为了督促企业总结反映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但出具最终内控调整意见前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领导意见进行调整。比如,缺失重大审计板块时,需要重新对被审计单位完成工作进行查漏补缺。最终审计意见出具前,需要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出具的调整计划。
3.3 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财务审计队伍建设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一方面要提升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如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其中,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需要重视提升团队的业务能力,具体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及时更新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当前财务信息管理的必备知识,及时做好报表的制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具体可以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帮助员工及时更新知识体系;②财务审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各个部门的功能与职责,熟悉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模式与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风险来源,做好预防措施。
企业还要强化财务审计队伍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从业门槛,重点考核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内容选择不同的考核侧重点,了解从业者的真实水平,选择合适的员工。②重视财务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财务审计人员入职后需要继续学习,部门可以鼓励员工参与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他们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③依据审计工作需求选择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审计人员,通过合理搭配组建高效的审计团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也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④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层根据财务审计工作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绩效考核措施,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管理者需要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内容,并将其作为财务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主要依据,鼓励财务审计人员积极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4 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
企业发展受财务审计工作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时结合具体情况,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对象,完善内部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关责任人,及时控制财务审计风险。另外,企业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及时听取有关意见,积极改进,提升抗风险能力,全面落实内控与管理工作。企业要以内控岗位分离为出发点,将岗位分离制度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监督、牵制,实现内控的目的。
3.5 转变财务审计思维,推动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创新融合
审计人员要从传统审计思维和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思维的转变,拓宽思路,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有意识地加强审计管理,根据各审计单位的发展特点,找出工作的重心。另外,审计人员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采用多思维模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审计活动在满足规范性和合法性的前提下,更具前瞻性和效率。这需要审计人员加强对我国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掌握,结合实际情况,努力提升自身审计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当前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对审计业务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动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的创新融合,切实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的融合,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升财务审计工作质量。
财务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也需要向着信息化方向转变,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企业可以实现会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持续推进财务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同时,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各部门信息独立的情况,引入合适的信息技术,搭建覆盖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财务审计工作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可以实现财务与审计业务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财务数据信息处理效率,实现各项资源之间的共享。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加快推进财务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并引入新的会计思想,保证融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融合目标,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时,要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6 做好财务数据信息安全管理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逐渐引入财务共享模式,数据信息化优势显著,财务数据处理更加高效、规范,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电子数据没有及时存档,造成数据丢失,或数据库被入侵,数据遭到篡改等,一旦数据损坏,很多时候无法做到百分百恢复。因此,需要提高对财务数据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做好财务数据安全管理。
首先,审计人员要熟悉单位业务板块,可以熟练操作业务端口,避免操作失误。强化与被审计企业的交流沟通,确保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并保证审计工作开展时不会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审计人员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按类别存储数据,因为实际中采集到的数据量一般较大,如果不按照一定顺序或方法分类存储,极有可能出现乱序情况,再次梳理难度较大且耗费时间。还要重视数据样本的标注,如采集时间、采集对象等,详细记录相关内容,安排专人负责,提高数据存储质量。其次,对数据访问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被审计单位,需要向审计部门与上级部门申请才能查阅审计单位采集的数据,这样便于真实记录审计人员的数据使用情况,如查阅时间、查阅范围等。此外,审计人员不能出现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情况。最后,要做好数据云备份工作,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恢复。
4 结语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创新审计工作模式,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创新审计方法与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我国企业审计工作面临一系列风险,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计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控制审计风险。企业开展审计风险控制工作时,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发挥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