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方案研究

2021-11-22代会丽

现代英语 2021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代会丽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

2019年3月18日,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这些文件和讲话精神都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到国家民族发展存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这就要求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毋庸置疑地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一)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张巨武、和伟、宋丽华三位学者论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汇总如下:①以德树人的教育传统的要求。“德行”是做人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一种“净化的环境”,注意引进成人榜样,使学生在完成本专业之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②教育方针的要求。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③课程自身的内在需求。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广、跨度大、学时长等特点,是大学生与国外思想文化碰撞最为激烈、最易受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的课程之一,因而其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重大、形势严峻。④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部思潮进入国门,社会价值多元化,青少年受到各种思潮的干扰。一段时期甚至出现青年学生思想迷茫、诚信缺失、拜金主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道德水准下滑等问题,这些倾向无疑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难看出,教育传统、教育方针、课程性质和外部环境都促使了大学英语思政课程的改革。

(二)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1.大学英语听课对象最多,拥有最大的平台,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承担当代大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平台,高校其他课程思政教育功能都不能比拟。

2.大学英语属于人文学科,其课程性质决定了本课程蕴含了很多思政教育元素。现在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都有很多思政教育的素材,它们具有教育性、现实性、熏陶性,培养学生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品质。

3.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一定的相通性;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大学英语课程育人元素是隐性的,但是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统一的。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师团队都具备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优越条件。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

1.教材中缺少中国文化元素内容;思政教育方法陈旧。

2.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英语知识技能提高为教学目标和重点,没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没有对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上进行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能够体现课程思政元素内容的很少;课程思政缺失评价环节。

3.对四六级通过率过分重视,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效果不好;非常重视文化输入能力培养,文化输出能力却被忽视。以上观点反映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在不容乐观,教师缺失思政意识,英语教学内容中思政材料匮乏,评价方式没有考核思政元素,同时英语学习动机不好等。因此,课程思政需要进一步改革。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思想政治育人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书育人环境;创新英语第二课堂,增强教书育人效果。

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三者都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有机结合。

3.注重课程的合理优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4.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课程设置逐渐完善;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与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有机融合。

以上建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材编写等方面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途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特色

(一)课程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校学生英语语言功底较弱,尤其是基础知识,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鉴于这种学情背景,本课程的培养定位是具有高素质熟练掌握英语综合运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的设计遵循了大学生认知规律,选取了贴近大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题材,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同时“外研随身听”满足了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设计理念与时俱进,体现了立体化教学架构模式。本课程旨在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把英语当作口头和书面交流工具,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时代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根据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设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一是知识目标:进一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二是技能目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四是素质目标:强化爱国情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提升文化自信,塑造有远大志向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总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育人元素要贯穿始终,保证学生学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

(三)成立团队

为了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进度,成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是必要的。本团队共有四位成员,都是讲师及以上职称,而且都热衷于课程思政改革。四位成员分工如下:搜集英语课程思政素材、挖掘教材思政元素、研究教学方法、形成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在分工的基础上互相合作,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成果。

(四)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选取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每个单元包括A部分和B部分,每部分包含词汇、文章、习题三方面内容。其中A部分是精讲内容,讲解的内容有词汇,课文A和习题,培养的语言技巧有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及思辨能力。每个单元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联系学生生活,与时俱进,是陪伴大学生成长的一套阶梯式的系列丛书。在此基础上,适当融入思政元素,总体设计如下:导入、单元主题、篇章理解、词汇语言、练习作业和单元项目都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导入部分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问题等形式针对每个单元主题找到相关的思政链接点;课文中的词汇可以利用党政文件的相关例句、时事新闻等增加词汇学习的厚度,思政元素赋能词汇学习篇章分析时融入的思政点包括段落主题提炼和拓深,相关案例的列举,某个值得学生深思的词汇或句子,课本剧等。习题中的思想教育融入主要通过文章主题的深化,英汉互译题中西文化的对比,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此外,思想教育内容还落实到单元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思想教育。篇章分析时融入的思政点包括段落主题提炼和拓深,相关案例的列举,某个值得学生深思的词汇或句子,课本剧等;习题中的思想教育融入主要通过文章主题的深化,英汉互译题中西文化的对比,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此外,思想教育内容还落实到单元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思想教育。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取过程评价+期末评价模式。过程评价包括小组项目展示、个人口语展示、辩论等。期末评价考查听力,基础知识和主观解决问题能力。过程评价项目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听说能力为主,在思辨主题中适当嵌入思政育人元素,例如习总书记的青年成长观、绿色发展理念等,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还要懂得人生哲理。期末评价在主观题中适当嵌入育人元素,例如,写作和翻译题目可以联系现实生活,题目源于生活,但是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写出好的任务成果。

(六)设计特色

本次研究把语言学习和育人元素有效结合,从语言点学习到实践任务都注入了思政元素,最大的创新之处是把静态被动学习过程转变成动态的积极思考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教书育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非常突出。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应结合学情,教学内适当融合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徜徉知识海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养成完美人格,深化爱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英语语言学习过程增添了生色,尤其是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了课外知识,和祖国同命运,和国际接轨,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想象天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仅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