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体职院校搭建康复中心服务全民健身平台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研究①

2021-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全民康复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伴随经济文化、公共医疗和大众康养理念的进步,康复医疗行业倍受关注与认可。国内陆续建立了省、地市、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目前运营较好的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9月,中心致力于在运动创伤的预防、诊疗、康复、营养方面为运动员提供一流的专业服务。然而,国内不少综合医院虽已建有康复医学科室,覆盖区域或可共享的康复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但由于起步晚,大多康复机构在行业建设标准、运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尚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运动康复事业的推广、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如何满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于全民健身战略需求,挖掘运动康复产业丰富内涵,并使其由“概念化”走向“实用化”,成为探秘康复市场新蓝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被公认的运动康复医学水平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每年均有大量尖端运动员前往康复治疗。据悉,德国的运动康复水平之所以位于国际前列,究其原因有:运动康复理念科学、前沿;康复体系健全(包括咨询、诊疗、评估、阶段性目标、档案诊疗信息等);康复医疗机构普及程度高、机构层级梯度分明;运动康复器械与设施先进、完备、针对性强;康复执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高、专业水平高。

因此,通过研究、对照发达国家康复机构的管理特点,探讨国内康复机构今后在机构建设标准、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意义。同时,搭建服务全民健身的康复服务平台致力于在健身和运动创伤的预防、诊疗、康复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与调理等服务,将“建设以运动创伤的传统治疗、物理治疗、以中西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创伤及术后康复治疗为特色的运动医学专科医院”为目标。现代运动康复专业方向具宽口径培养、毕业生择业领域宽等突出特点。通过合作办学、“体医融合”搭建此平台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产学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就业率;有利于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的输出和培养;更利于提高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2 高等体职院校搭建康复中心服务全民健身平台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

2.1 顺应中央“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政策导向

“健康中国2030”为人们描绘了全民健身的美好愿景。2014年,国家政府就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示:“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1]。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2]。

当前,我国政府已颁布不少相关政策与文件,并加大对康复服务领域的投入。改革医保制度、积极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了运动康复在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亦为中国运动康复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2 驱动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当地康复保健产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数据,到2020年中国运动人口将达4.35亿。而《2009—2014健身行业产值规模》表明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损伤率达85%以上[3]。依此推算,截止到2020年有过运动损伤的人口将超3亿。另外,据“微赛体育”研究院《2016年中国体育用户运动损伤与康复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0.9亿人会在日常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即每年全国人口的7%都会发生运动损伤[4]。然而,目前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足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依国际水平推算,到2020年中国至少需要40万康复技术人才,人才缺口非常大[5]。

因此,加速新型运动康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为必要、迫切。而高等体职院校,担负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使命,同时担负职业运动员学历提升及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教育。该基地建设为培养康复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2.3 对促进“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具积极意义

体育与医疗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梦”的重要驱动力量,培养现代康复方向的专业型人才必须“康体结合”,倚靠体、医两大领域协同配合。其实,体育界、医疗界早已达成共识:缺少医学常识指导的盲目运动、缺乏体育手段的医疗必定是不科学的,存有隐患。

中华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历来追求“内外兼修”,集强身健体、颐养性情、技击对抗为一体,如武术、太极等,其精髓是外练筋骨,内养精气,亦动宜静、神形共养。当前,亚健康群体数量庞大,传统体育运动的理疗优势凸显,其对于没病者可强身健体,对有病者则可加速康复。

目前,竞技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的竞技队伍,汇集了行业内最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和方法、运动员伤病治疗康复和恢复理念,最佳的“运动营养”策略手段[6]。如今,竞技体育尤其在一些高层级、高水平的竞技队伍中,均汇集了行业内最先进、科学的运动损伤预防、治疗和康复理念,运动训练的实训与理论,最优的“运动营养”策略手段。若能将这些体育科研项目、竞技体育中的体能监控、生化指标监测、运动损伤预防康复与治疗,以及“运动营养”“运动处方”支持等手段运用于肥胖、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防治中,运用于增强国民体质、未病防治、大众健身锻炼中,使国民大众亦能分享到以往仅有精英或高水平运动员尚能享有的促进康复的福利,这必定是“体医融合”“康体结合”改革的一次升华与飞跃。

2.4 满足实践教学,更好地为学院重点运动员训练与提高比赛成绩提供科学服务

康复中心服务平台的搭建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整合了校内外优势资源,为学院提供了更稳定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能够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学院实践教学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新建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着重在于体现教学和实习实训的一体化,实现教训一体,学工结合,既可以保证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上课并掌握专项技能,也可更好地为学院运动员训练、运动损伤恢复、提高比赛成绩等提供科学服务。

2.5 改善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学条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全民健身的康复中心必须是政府支持下众多主体部门通力协作、凝成聚合力的产物,是学院依托体育科研单位(体科所)、基层(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企业等单位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办学方式。在实现运动康复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改善办学条件的这一过程中,势必会对促进学院开放办学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以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康复事业为契机,按照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建设康复方向的示范、特色专业,有利于提升体育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依托联合办学、学术交流、学生实习实训、科研开发等系列活动,有利于改革教学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服务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等效用。

3 实施建议及预期成果

3.1 实施建议

一是明确康复中心服务平台的定位及其考察维度,界定其内涵。二是对搭建康复中心服务平台的理论研究、实践检验、已取得成果的现状、动态进行梳理,立足康复保健实训技能培养和运动康复理疗产业发展两个基本点进行深入研究。再者,对如何从课程设置、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构筑平台,采集相关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3.2 预期成果

随着康复中心服务平台搭建工作的推进,学院及专业办学实力会更上一层,办学特色愈加凸显。在满足“健康中国”康复人才培养现实需要的同时,也会激发更多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扶持与投入,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力和服务社会效益。可以相信在众多主体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努力下,未来此平台将成为区域内具实践价值的运动康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实训实习、“理实一体”的交流基地,将成为运动康复最新理论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将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诊疗中心[7]。

于此,运动康复产业的曙光已经来临,康复中心服务全民健身平台的搭建,正当时。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全民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全民·爱·阅读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