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2021-11-22杨丽丽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财会学习 2021年28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财务人员管理者

杨丽丽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引言

会计改革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优良的内控水平可避免单位产生严重的财务安全问题。为此,单位应该逐步改良原有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使各种会计信息充满准确性,成为决策者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会计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财政拨款为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而该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管理者应加大对该资产的保障力度,使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一是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坚决杜绝国有资产被挪用,贪污和盗窃。二是保障国有资产的使用有效性,杜绝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以及使用效率低下等情况出现。以资产购置为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为科学运用各项资产,应该提前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并考量每种资产购置行为对单位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倘若某资产购置项目不能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管理者便应及时调整该方案[1]。由于资产管理流程充满严谨性,管理者也应形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尽力规避资产流失的现象。此外,会计内部控制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管理者制定优良的内控策略时,不仅能对资产预算情况进行全面的管理,而且还能增强资产购置和管理效率。

(二)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流程产生重大的影响,若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就无法推动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如果管理者不断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不仅能优化会计信息,而且能为开展后续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也需评估更多的经济活动,为使各种经济决策符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会计信息中的主要内容。如在会计内部控制流程中,管理人员需基于会计准则来落实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当运用优良的内控策略时,在提升核查水平的同时,还能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频率[2]。各部门人员为不断增强会计工作质量,也应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核算中均具有原始信息凭证,可全面展示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基本职责,全面核算各类会计账目数据的真伪性,如果产生账目数据失真的行为,便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最终,优良的会计内部控制模式有助于优化会计工作质量,使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赢得更多民众的认可。

(三)增强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

风险管理为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单位在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时,都会加大风险管理力度,有助于单位处于优良的发展趋势中。倘若单位缺乏优良的风险应对能力,当单位中出现会计风险时,工作人员可能会产生慌乱的行为,导致财务风险持续加大,各项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3]。在单位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后,既能对基础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又能使单位拥有优良的风险防范能力。另外,优良的会计内部控制模式有助于管理者全面协调各项会计管理工作间的关联性,为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财务内控作为内部控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工作人员妥善解决一系列的财务风险问题,确保各种会计信息充满真实性,切实增强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个流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科学开展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积极发展。然而领导与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工作人员仅运用形式化的模式来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管理者未全面设置财务岗位,导致单位产生严重的违规兼岗现象[4]。长久以来,管理者始终认为会计内部控制不会影响单位的经营发展现状,未充分协调财务管理与会计内控间的关联性,导致内控工作由许多非专业性的兼职人员完成。在此过程中,由于对内控工作的不重视,内控的部分环节就可能出现疏漏,为一些徇私舞弊的行为提供空间。随着该现象的持续加剧,企业的会计内控将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流程将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中。虽然部分单位已经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但是该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会计人员仅充分发挥自身的数据记录职责,没有全面融入单位管理流程中。当管理者在制定财务决策时,也缺乏充足的参考依据,造成会计内控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中。

(二)预算控制工作落实度不足

预算控制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算效果将对内控工作的落实进度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事业单位没有将更多精力投入于预算工作中,导致预算流程缺乏系统性[5]。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将会推出更多的经营管理模式,优良的会计内控模式为推动单位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若内控环节各部门人员存在懒散的工作行为,导致内控制度没有落实,则可能出现部分工作人员会利用内控的未落实环节的漏洞,运用不正当手段来为自身谋取更多的私人利益。此外,事业单位没有将更多注意力投入于预算控制中,导致账务处理流程中缺乏规范性,如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间会产生较大的差距,造成资产管理流程中缺乏明确的管理依据。工作人员也没有全面彰显内部控制报告的价值,导致会计内控功能的影响力在持续缩小。

(三)监督机制设置不合理

优良的监督机制可增强会计内控质量,但是各项监督机制没有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对于权责视角而言,由于监督机制缺乏合理性,导致监督流程中产生职务无法分离的情况,不能对决策层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性。监督部门也未了解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在财务监督管理流程中,监督人员所设置的各项考核指标没有展现财务内部控制的范畴,导致部分单位为取得卓越的政绩,便会做一些假账,或者故意虚报业绩[6]。主管部门也没有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在下达各种经济指标时,未深入了解监督管理机制中的主要内容。由此,监督评价目标及流程中可能缺乏科学性,导致单位监督不利更有甚者可能产生严重的会计风险。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财务工作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部分人员存在较低的综合素质,由于单位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导致其无法深入了解会计内控中的主要内容,不能全面彰显会计核算的基本功能。优良的预算控制流程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其主要运用基数预算法来开展预算控制工作,使编制结果充满较大的主观性,许多财务资金被浪费。财务人员间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导致预算结果可能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单位中可能出现严重的费用超额现象。最终,随着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持续降低,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将会持续下降,可能产生预算管理失控的情况[7]。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人员应该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增强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其中领导应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价值,对员工进行教育,使其了解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内容,高效开展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单位还应该不断优化财务管控体系,详细划分每名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并改善原有的治理机构,确保最新的治理机构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内控制度建设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8]。单位也应不断提升内控执行水平,制定详细的会计内控执行标准,使内控执行工作得到全面推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者还应了解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使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内控流程中,不仅能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且还能增强会计控制的精准度。为避免单位产生数据泄露的现象,管理者也需严格设置人员操作权限,使会计信息充满安全性,如借助会计信息搜集技术的方式,有助于工作人员全面整理相关的会计信息,使其成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加大预算控制力度

单位应参照各项资产的实际情况来优化预算管理体系,以此来创建优良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忱,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逐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若单位中产生相应的财务问题,工作人员也应该及时上报,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在加大预算控制力度的过程中,首先,管理者应对项目费用、采购费用等进行全面的核算,知晓每笔资金的来往去向,并加大发票监管力度,如果产生虚开发票的行为,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治理,以此来达到警示的效果[9]。其次,企业应该将奖惩制度融入监督体系中,可达到一定程度的震慑作用,并不断加大会计预算控制力度,使会计预算控制机制能深入分析单位的预算管理流程。为此,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法律规范中的基本内容,不断提升执行水平,使预算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最后,管理者还应该注重预算反馈结果,使其成为管理者改变预算管理方法的基本参考依据,并建立预算反馈制度,确保其符合资产预算的实际情况。管理者也应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针对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来逐步完善预算控制措施,使单位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三)优化监督机制

优良的监督机制可避免事业单位产生较多的违法违规现象,科学的票据核算模式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全面登记各种单据与票据的金额,并认识到风险管理的价值,不断优化当前的监督机制,深入开展查缺补漏工作,对相关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建议。此外,单位应该创建风险评估系统,由于风险存在于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如果企业缺乏优良的风险评估模式,可能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创建专门性的风险评估部门,安排高素质人员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全面彰显信息技术的价值,创建信息化的风险评估模式,运用大数据手段来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有助于提升风险监控水平[10]。从而在优良的风险监控模式下,不仅有助于单位产生较少的财务风险,而且单位也能处于优良的运营发展趋势中。管理者也应认识到优化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参照法律规范中的基本规定来建立专门性的会计审计机构,使审计监督处于一个独立的模块中。各部门间也应该进行充分沟通,参照内控制度中的最新要求来对当前的审计工作进行调整,可实现增强审计效能的目标。单位还应该落实岗位分离控制的方案,使内控组织机构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彰显。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应该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运用科学化的方式来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为此,首先,事业单位应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其掌握较多的专业技能,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参照法律规范中的基本内容来开展各项财务工作[11]。事业单位也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考评,并加大鼓励力度,使财务人员产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观念,将更多的知识应用于会计内部控制中。其次,财务人员应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学习更多的财会法制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运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各项会计工作,如根据法规中的要求来设置财务账簿,对原有的财务监督制度与财务会计细则进行优化,避免产生严重的工作失误。再次,财务人员也应该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当出现崭新的财务技术手段时,便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最后,单位需认识到财务业务考核质量的重要性,使更多人员参与职称考试,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此来全面配合相关部门的各项工作。单位还应该全面划分各项会计工作中的责任主体,使各责任主体形成优良的会计内控思想观念,为此,每经过一段时期,单位应该组织内控培训工作,使会计内控能力与工作绩效全面联系在一起。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者也应营造优良的内控文化,在优良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有助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发生显著改变。

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使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管理者应该逐步强化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并加大对会计内控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会计信息充满有效性。加之,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各部门人员也应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交流当前的工作现状,有助于增强内控效率。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财务人员管理者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