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崆峒武术的理论架构与问题突破
——解析《崆峒武术探微》

2021-11-22李润梅

武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崆峒武术文化

李润梅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崆峒武术作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起源并形成于泾河和渭河流域,其中心之地在平凉崆峒山,我国古老的典籍《尔雅》记载有“空桐之人武”“北戴斗极为空桐”,[1]说明崆峒武术形成久矣。崆峒武术不仅是泾河和渭河流域文化的分支,而且是陕甘古有的特色体育项目。从远古至当代,它经历了从人与兽斗到人与人斗的漫长萌芽过程,也经历了古代战争的洗礼,使其不断地从形成走向完善,而西北战争与和平的不断交替,使崆峒武术几经磨难而又死灰复燃,不断壮大,它就是在这种波浪式前进中传承至今。

新中国崆峒武术同样经历了时代变迁与形势影响,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由于形势变化,崆峒武术又进入了新的低谷期。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繁荣,特别是地域特色文化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崆峒武术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还是由于形势变化的影响和诸多西方文化的冲击,其发展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在:许多项目失传,一些项目因后继无人传承则面临失传,加之理论研究滞后,有的套路技术含糊不清,甚至会鱼目混珠,神秘莫测,直接导致仅有的传承人产生困惑与无奈。尽管地方政府和体育、教育部门从政策上给予了倾斜与支持,但理论研究薄弱与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1 《崆峒武术探微》的学术价值

2019年5月,杨占明教授的《崆峒武术探微》一书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的出版无疑为崆峒武术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部分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得到相应解决。通读该著作会使读者有眼前一亮之感,著者对崆峒武术理论体系的架构,既科学又系统,既有深度也有高度,他具有从一个学者的视觉总览崆峒武术大局的思维空间,对一些棘手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客观且现实,逻辑推理明晰可辩, 问题研究的思路,问题分析的全方位和多角度,问题解决的新高度、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能够综合应用,弥补了崆峒武术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不足,为崆峒武术研究设计了总体框架,初步构架了崆峒武术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任务,对崆峒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崆峒武术的研究与实践发挥着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2 崆峒武术的理论架构

《崆峒武术探微》构建了崆峒武术理论研究体系,该体系包括崆峒武术概念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研究、产业开发研究、普及与发展研究、领导及管理体制研究和其他方面的研究七个方面,其中概念研究是总体研究的基础,是理论架构的基石,概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理论体系的形成。该著作对崆峒武术、崆峒派武术和崆峒山武术的概念进行了逻辑学层面的定义,厘清了三者的相互关系,不仅解决了崆峒武术理论体系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明确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关于这三个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著者不仅在崆峒武术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地理论思考和实践检验,科学地架构了崆峒武术的理论体系,而且对该体系的内涵也做了详实的论述。

3 《崆峒武术探微》的内容

《崆峒武术探微》综述了崆峒武术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崆峒武术起源及起源地问题、[2]原始形态形成问题、[3]崆峒派武术的形成问题、《黄帝内经》与崆峒武术养生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崆峒武术发展问题、燕飞霞与崆峒武术的传承问题、崆峒武术认识误区问题、崆峒武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崆峒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展与利用问题、将崆峒武术培育成为甘肃省特色体育项目的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崆峒武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探寻这些重大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社会原因、自然环境原因和人为原因等,针对问题形成的根源和各种原因,根据当今崆峒武术发展现实和社会需求,科学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与方法,设计了有关崆峒武术发展的方案和路径,使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实质性突破,为新时代崆峒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 崆峒武术的问题突破

《崆峒武术探微》对崆峒武术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第一,证明了崆峒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泾河和渭河流域,并沿着黄河从上游先传播到中原地区,以至传到全国而走向世界。这主要从历史资料、地理气候环境、考古史实、神话传说、原始宗教、民族融合、部落战争、祭祀活动及崆峒武术的自身特点方面得到佐证。第二,剖析了崆峒派武术的形成和燕飞霞对崆峒武术的贡献。从社会学、历史学、军事学、武术学等视角入手,运用确凿的史料和逻辑推理方法,证明了崆峒派武术形成于唐代的崆峒山,古代一名或多名武术家创编了崆峒派武术,崆峒派武术是崆峒武术的核心,崆峒武术是崆峒派武术的基础,崆峒派武术的创编者熟知儒、释、道理论,精通中医理论,是崆峒武术的集大成者。崆峒派武术很可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燕飞霞不仅是崆峒派武术的第十代传承人,而且保护了这一古老的武术文化遗产,他也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将崆峒武术传到国外的崆峒武术传人。第三,深入探析了崆峒武术养生与《黄帝内经》养生的渊源关系。著者认为《黄帝内经》形成于泾河和渭河流域,与崆峒武术源于同一地区,均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因此,二者在养生学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崆峒武术和《黄帝内经》究竟哪一个形成更久远不得而知,究竟是中医学理论指导崆峒武术发展还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中医学对武术的指导是客观存在的,而武术对中医学在历史上产生了何种影响?也需要深入思考。第四,全面辨析了崆峒武术的认识问题。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和文学及影视作品对武术的过度夸大,甚至虚幻而失真的传播,使影视得到发展而武术受到影响,[5]这对崆峒武术的影响最深。由于崆峒武术的神秘性,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的虚幻与神化,当代影视作品的诱导,封建迷信的混入及地域文化的特殊性等,导致人们大都认为崆峒武术是“旁门左道”,非“正道”武术。要重新认识崆峒武术,消除人们的认识误区,需要长时间综合治理,用真实的崆峒武术摧毁认识误区的壁垒,再塑崆峒武术之新形象。

第五,崆峒武术发展问题。一是崆峒武术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科学研究薄弱,表现为:研究人员缺乏、套路挖掘与整理进展缓慢、理论研究有待强化、仅有的研究管理机制随意性较大、史料匮乏;传承工作青黄不接,表现为:随着一些民间老拳师的不断离世,部分功夫随之失传,青年传承人明显不足;产业化发展举步维艰,表现为:产业化发展条件还不成熟、产业化政策力度不够、市场培育与支持乏力、介入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不足;传播的规模和力度不够,表现为:个别传承人依然受到传统的门派内潜规则(师徒的封建关系、门户之见和宗派主义等)的制约、[6]传播组织不够健全、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不够、自然环境对传播信息的影响等;地域性经济文化支撑乏力,表现为:经济支撑乏力和社会文化支撑乏力两方面;自身的局限性,表现为:传统传承方式不合时宜、一些套路难度大、神秘成分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广泛开拓宣传渠道、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打造崆峒武术文化中心区。著者还设计了崆峒武术文化中心区的建设方案,并对建设依据、基本构想、定位、内容、措施、效益分析等做了详实的论证,为崆峒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二是崆峒武术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崆峒武术文化开发迫在眉睫,特别是养生文化潜力巨大,演艺文化前景乐观,技击文化涵盖德、智、体、美,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文化产品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如此厚重的崆峒武术文化,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需要。三是崆峒武术培育成为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问题。崆峒武术作为西北特有的地方文化,如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发辉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著者也给予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根据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确定发展策略,再根据发展策略设计发展方案,按照发展方案,通过“多点扩大”而逐渐实现“连片普及”,同时,调研和评价要及时跟进,依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普及措施与方法,不断助推其持续发展的培育流程,最终将崆峒武术培育成地方特色体育项目。

第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崆峒武术的发展问题。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西北战争极为频繁的特殊时期,有民族间之战、政权更迭之战、起义或造反之战、平叛之战、扩大势力范围之战、争夺物质财富和人力资源之战,等等。频发的战乱使源于西北的崆峒武术达到空前的变革与发展,但这种发展被绞进了战争的怪圈,伴有畸形的元素和异化的特性。战事强兵需要崆峒武术,长期战乱人们为防身自卫而求得自保,也需要崆峒武术,“以武谋仕”的快速实用主义思潮更需要崆峒武术,“府兵制”的兵役制度不仅需要崆峒武术,而且助推崆峒武术发展,如此社会现实需要促使着崆峒武术频繁地变革与发展,其技击性和军事性更加凸显,残酷性弥漫其中,由频繁战争导致的畸形和异化现象,必将随着和平时代的出现而被淘汰,重现崆峒武术之本真。同时,也从安定胡氏家族“以武兴盛”的事实,有力佐证了崆峒武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繁盛的历史必然,从中反映出崆峒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的客观存在与波浪式发展轨迹。

第七,探寻崆峒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客观真实地探寻崆峒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崆峒武术探微》对2019年以前的崆峒武术研究成果,按照概念定义、起源、内容、特点、器械、面临的难题、发展策略与措施、历史文化、养生等进行分类综述,通过对各种成果与观点的罗列比较,推理和思辨,使一些片面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缺乏科学依据的、甚至带有神秘性的观点与看法,得到摒弃或无形地被淘汰,科学的成果和正确地观点得到充分肯定和实践应用。同时,也从中发现部分问题研究的表面性和小格局性,许多问题因套路的极度分散性和挖掘整理的滞后性、传承过程的过于传统守旧、传承人的老龄化、青年传承人的后劲严重不足等困难,难以深入研究,致使拳理解读受阻,习练者技术学习与拳理理解断路,呈现出研究者与习练者的分化状态,使理论不能更好地指导于实践,实践也不能更好地促进理论创新,这是目前制约崆峒武术研究与发展的症结。另外,关于崆峒武术的传说较多,有据可查的历史资料短缺,现有资料多为口述资料,这类资料的说服力有限,甚至有时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这都是崆峒武术研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所处的困境。但令人可喜的是,崆峒武术研究已经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一些在读研究生逐渐介入,不断增强了研究力量。

5 结语

关于崆峒武术的研究可谓起步晚、研究人力不足、经费匮乏,加之传承中传统陋习的影响,客观条件的限制,进展比较缓慢,但随着近年国家武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青年研究者的逐渐介入,为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鲜血液,使崆峒武术研究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崆峒武术发展会走上科学化轨道。

猜你喜欢

崆峒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崆峒武术 威峙西陲
谁远谁近?
崆峒流响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