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1-11-22方子欣
方子欣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引言
班杜拉(Bandura,1977)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范畴的体现,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业能力信念,是他们对自己能否有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自信程度的判断,是他们对自我控制学习行为和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研究表明,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态度、努力程度、坚持性及学习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因此,探究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对增强学习动机和情感、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和学习技能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英语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存在的不足,探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有效策略,以期为我国的英语教育和学习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英语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不断增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然而,通过研究发现,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不够、动力不足、学习动机衰退、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等,这些现象与自我效能感偏弱关系密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能力”是外语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了自我规划能力、自我探索有效学习策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多元互动学习能力。由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具有正相关性,因此,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
经相关学者调查,目前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不太理想。例如,唐梅军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投入现状调查统计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是认可的,同时也清楚保持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对词法、语法、写作、英语成绩等的提高是极其有效的。但是,因为“没兴趣”“遇到很多生词”“阅读技巧”“阅读技能和策略及阅读动机偏弱”等问题出现,导致“课后有阅读兴趣的学生人数只有48.1%”“阅读投入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学生人数有86.5%”“每学期阅读2~3本英语读物的学生人数只有60.3%”“阅读过程遇到不懂的能认真弄懂的学习人数只有43.2%”等不理想的状态出现。这也反映了,由于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由此而导致,他们面对学习过程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和学习策略,做到坚持不懈。
(二)掌握和应用学习策略能力不足
关于语言学习策略,Oxford认为是学生为了提高第二语言技能从而有意识地采取不同的行动、行为或者步骤和方法,从而促进学习者对于新语言的内化、储存、修正和使用。因此,英语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英语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由于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我们了解到,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对听力学习感到困难、有畏难情绪。事实上,学生能否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不仅与他们个人掌握语言知识程度、文化背景知识、心理素质相关,而且也与他们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听力学习策略密切相关。例如,李凡等的实证研究发现了“缺乏对一些基本的听力学习策略的刻意训练”“对基本学习策略掌握得不够牢固无法有效运用到实际的听力学习中”的学生听力水平提高不明显;而运用认知策略的“82.55%的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15.74%的学生”听力水平提高效果明显。
由此可见,英语学习策略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加成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在将相应学习策略应用融入教学,清晰地为学生讲授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
(三)英语学习动机减退
学界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参与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并最终影响学习成绩。然而,韦瑶瑜的调查研究发现,“动机减退在英语专业本科生中普遍存在”,其中的原因是“课程过多关注语言现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课程设置单一”“很少组织轻松愉快的英语活动”等因素。此外,低年级大多数学生存在削弱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缺乏现象,如“天赋有限”“基础不好”“在某些科目上学习困难”和“学习看不到显著成效”“不知道怎么学好英语”和“英语专业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另外,引起动机减退、焦虑情绪现象的原因还有:较多学生认为学习期间要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繁多,枯燥无味且效果不佳;就业前景不乐观,感觉前途渺茫,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学生英语学习极其不利。
(四)体验成功机会少,增加外语焦虑
外语焦虑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过程预期目标没达成而出现的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考试、负评价和英语技能焦虑三种情况,其中程度最高的是英语技能焦虑,其次是考试焦虑,最后是负评价焦虑。另外,各项英语技能焦虑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听力焦虑、口语焦虑、阅读焦虑、写作焦虑。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与口语的学习过程产生学习焦虑比例很高。英语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均呈负相关关系。
事实上,每年大二英语专业学生参加TEM4考试通过率不高(2008~2013年,全国平均通过率分别为 61.83%、58.62%、56.01%、53.17%、51.09%、51.37%),也会引起自信心降低,出现忧虑、害怕和恐惧的情绪状态。此外,石岩的研究发现,80%的学生对课堂上用英语交流时,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活动中使用英语交流出现焦虑情绪的学生占85.3%,其中严重焦虑有35.2%。
三、培养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策略
根据前面相关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许阳等学者关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增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的策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因此,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程度,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持。事实上,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覆盖了整个教学全过程,第一,影响着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第二,影响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情绪、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调整;第三,影响着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对教学成败的归因。这些无疑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习态度、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改变。因此,增强专业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前提和关键。学校相关部门可针对以上三方面加强培训交流、完善考评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自我能效感提高,不断增强教师探索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感和自我效能感。
(二)设计阶梯式学习目标,增加体验成功机会
1.创设成功直接体验机会
自我效能理论表明,个体在某项行为活动开始时的失败,容易使他们认为是个人能力不足导致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阶段性学习目标和任务,扩大学生直接体验学习成功的范围和机会。例如,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时,通过“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准备、初稿写作、修改、定稿四个阶段中,设计若干体验成功的教学活动,同伴讨论、分享信息、小组合作拟定写作主题和提纲、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学生互评等,形成一个写作教学循环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相互探讨和交流,彼此发现和借鉴优秀之处,既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任务的同时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提高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2.创设成功间接体验机会
自我效能理论表明,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所得到的间接经验会对其自我效能感的改善和提高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学生看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同学,在学业中取得了成功,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头脑风暴、经验交流与分享,让学生能够分析示范者如何进行英语学习,如何选择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替代性经验,从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正确归因法和学习策略应用水平
(1)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采用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的积极的归因方法,将英语学习过程的失败归因于他们自己的努力不足或知识缺乏,理性对待挫折与失败,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保持自我效能感不被削弱。
(2)心理学家梅尔(Mayer)认为学习策略是在学习中用以提高效率的任何活动。因此,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搜集信息、复述和记忆、确定目标和计划、自我推论、自我评价、寻求帮助、复习和评估测验等)的培养,就可以使其学习活动与行为更加有效。
(三)采用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形式
评价体系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实施监控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目前的单一评价体系(终结性评价)容易引起成绩欠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向学生公开),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考核。
(四)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训,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学习策略具有因人、因时、因任务而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案例、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策略,自信心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