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与思考

2021-11-22李翠霞

武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一流学术体育

李翠霞 赵 岷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1 研究缘起

(1)明确一流专业的定位、过程及结果是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前提。

2017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服务为主的基础上也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果一流专业本科院校教育的人才定义仅仅是基于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那么主要培养不同教育类型优秀人才的一流本科教育院校也一定会逐步形成不同培养类型的一流专业本科院校教育人才建设服务体系。(2)我国地方高校新一轮人才产业布局对一流人才的强烈需求也将是推动地方高校一流人才专业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在全力服务我国地方高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地方高校企业具有其他部属高校企业所不可能具备的天然资源优势。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经济社会新一轮重大产业布局对促进地方高校企业培养一流人才的市场需求更加强烈。

2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困境

(1)发展定位不清,同质化问题凸显。地方高校学生体育专业教育人才专业培养同质化严重。问题具体表现为体育专业培养结构不合理,呈现弱小、重复性强的特点,人才培养方式趋于走向行业化、单学科。由于某些地方高校开展整体体育学术研究创新能力水平较差,对一些新兴学科和一些交叉学科不够充分重视,有的交叉学科建设存在发展障碍,无法有效结合地方体育特色大学设置体育专业,进行体育专业学科设置模式创新。部分地方高校还没有基本建立完备的高校体育相关专业本科办学条件,但为了不断扩大体育教学队伍规模、追求教学效益,纷纷筹划开设其他相关体育专业,这种由于专业教育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混乱的体育专业,必然也会导致专业教育资源的严重过度浪费。有的地方高校开展体育相关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跟不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步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的体育专业没有能够得到国家应有的科学发展和规范建设。部分地方高校开设体育相关专业没有充分着眼于我国区域体育整体专业布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难以有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人才体育专业人才。(2)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严重短缺,硬件设施建设进度滞后。高等教育建设经费在很多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高校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地方高校一流体育本科专业教育建设往往在不同严重程度上都会面临经费不足的发展困境。(3)人才流失严重,智力支撑乏力。优秀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核心,师资的培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高校的专业学术研究水平、教育者的教学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学术人才流失严重。有的地方高校本科学术合作团队全体成员学术合作相互交流时间较少,团队合作学术成果产出水平偏低,不能充分满足高学术素质本科教师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上升空间的巨大需求。本科人才流失严重的直接结果就是高校缺乏一流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智力人才支撑,地方高校一流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必然需要高水平本科专业人才梯队长期高效的学术合作相互交流和应用于专业课程建设开发。不仅是需要培养有一批高端的高校学科学术带头人、稳定的学术骨干和高学术素质的专业师资、充足的后备开发潜力优秀教师,更是需要建立有一套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大学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核心学术力和创造力,保障每一位积极参与一流高校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优秀教师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职业薪酬福利待遇和高的职业发展成就感、幸福感。(4)运行机制僵化,创新发展不足。高效科学的专业运行机制在一流高校本科专业课程建设中始终发挥着一个全局性质的作用。地方高校的一些专业运行机制往往存在结构僵化甚至共识缺乏的现实问题。因此例如,一些大型地方高校长期实行的专业教师量化薪酬平衡分配机制,往往只通过注重教师量化薪酬考核,忽视教师质量考核要求,在这种单一的教师利益平衡分配机制下,教师往往始终缺乏积极改革学校教学内容和完善课程体系的积极动力,一些教师责任心意识不强的高校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既不能充分吸收前沿的专业学术理论知识,也丧失了对技术学习研究兴趣。

3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1)一流专业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国的有力保障。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中共党校实地考察并主持开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再次明确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科学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中共党校毕业学生和高等学校本质上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一个社会整体,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培养一批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协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历史接班人做好人才培养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教育方针,是当代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光荣历史使命。如何加快实现新时代的中华特色社会国家主义教育发展战略和党的发展奋斗目标本就十分需要高等教育的坚强支撑和党的科学引领。(2)一流专业建设是推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专业学科,是当代我国加快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综合强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纵观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高水平,我国目前能够完全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学科的大学仍是少数。2017年10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深入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科学发展。由于自身原有政策基础及长期囿于政策利益导向的多重限制原因,地方高校当前仍然以开展内涵式科学发展教育为主要建设任务,而实现内涵式教育发展主要任务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队伍质量和高校毕业生持续就业综合竞争力两个关键方面:第一,人才培养队伍质量的水平高低仍然事关一所高校的持续生存与健康发展,地方高校“以本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落脚点仍然在于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队伍质量,尊重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而一流高校专业学科建设质量正是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队伍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一流专业建设水平密不可分。刚步入社会的高校部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钩的现状告诉我们,学生“学到什么,怎样学”离不开专业,好专业不一定出好学生,但成功的学生往往离不开科学有序的本科教育体系,而一流专业的建设必然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选择。(3)“双万计划”的颁布为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等决定加快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建设计划2.0,启动一流体育本科专业试点建设“双万计划”,该建设计划主要面向各类高校的各类体育专业,分三个赛道组织实施。自此,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正式建设进入“一流建设”建设阶段。按照高校体育学专业类别在本科专业中把教学质量作为国家标准的主要分类,体育本科教育专业是我国地方高校中普及率最高的一门专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在校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学校现代运动教育理论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以及掌握学校校内体育专业课程与本科教学、课外运动体育锻炼、训练技术水平和体育竞赛运动管理、组织的基本体育理论与实践方法,具备一定的课外运动教育技能和较强的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能力,这也是关于我国体育专业教育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个国家教育新标准,也称2.0。这一相对体育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给地方高校办学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质上是与“双万计划”相契合的。学生各项基本专业技能和高等体育艺术教学理论实践应用能力的充分熟练掌握,必然直接程度要求当前我国一些地方高校紧紧抓住加快推进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一流高校艺术本科专业所在人才队伍建设“双万计划”这一重要历史发展机遇,加强高等体育专业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引领,创新和和完善高等体育艺术职业教育艺术本科专业所在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工作中的体制化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流高校体育艺术本科专业,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振兴和和推进我国地方高校的高等体育艺术本科专业人才教育。建国70年来,我国高校,尤其是很多地方高校在“双万计划”的指引下一流专业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藉于此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此谓研究者立论的背景所在。

4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社会适应性研究。知识主义社会学基本理论始终认为,一切社会知识都必须是由一种社会活动建构的,由知识社会学的存在条件决定的。一流的专业蕴含着前沿、榜样、引导的深刻内涵。建设一流的高校体育运动教育本科专业,一个必要的学术前提也就是我们大学能否以敏锐的政治意识形态把握它在社会上的存在及其形势变迁和它需要什么样的大学体育专业知识,进行横向系列化、深入系统化、持续性的体育知识文化输出。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当今全世界各国体育运动学者普遍推崇的一流体育本科大学,不仅仅是因为其悠久的体育办学发展历史,更关键在于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对其杰出贡献。二是残疾人健身运动教育训练基础理论与体育运动技术研究。因此,开设一流高校体育运动教育本科专业的关键学术前提也就是我们能否准确把握体育学术前沿发展问题,确立与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相紧密适应的体育专业发展方向。(2)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学科体系研究。组织学与行为管理学派则认为体育学科组织是由专家学者、知识分子信息和相关学术研究资料等大数据综合组成的一个实体学术组织。因此,一流高校体育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从根本上讲就离不开体育学科学术组织的整合建设和体育学科学术组织实体学术资料输出整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科组织学术整合建设是学科构建体育学科实体组织、提高体育学科学术输出整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国内外一流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一流学科成长的一般模式是整合学科内外资源,建立新的学科组织。例如,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的教学方法独特而有效,它不仅与北京体育大学、德国高等体育学院、韩国国立体育大学等多所国内具有较大国际知名影响力的本科学校开展合作,还通过国际合作单位向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颁发学术荣誉奖和博士学位,加强了本学科外部科研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3)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卓越性生源研究。从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来看,丰富的高校学术后备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和资源供给,不仅是促进专业繁荣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保障,也是实现专业一流的重要能力标志和专业赢得较高高校学术专业声誉的重要前提。高质量素质高校学术后备专业人才不仅要求依靠专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更多还要求依靠优秀人才的严格选拔和配置。清华、北大等中国一流高校在体育招生活动旺季竞相争夺优质专业生源,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学生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体育专业、一流体育学科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一流高校体育相关专业的招生建设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参考启示:优秀的体育专业和留学生人才是我们建设一流高校体育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必由之路,应是建设一流专业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4)中国地方高校从事体育职业教育一流学科专业队伍建设的主要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以及制度问题研究。建设一流专业的过程一定是这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创新、设计的过程。地方高校建设体育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的能力建设成就应该在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指导思想、专业创新能力、实践创新方面构建与之匹配的新模式。以培养适合我国体育学科教育专业教学发展需要为发展目的,建设专、兼职优质体育教师队伍,以培养适合我国体育专业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特点要求为发展方向,创新研究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可以培养更有保障的一流体育专业教师制度。

6 结语

(1)反思当下学术界和体育界自身对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诸多鞑伐,结合“双万计划”驱动下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充实和丰富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内涵与外延,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寻求必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2)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和支撑平台庞杂的系统工程,其专业建设会受到诸如社会适应性、学科体系建设、卓越生源等因素的制约,不论影响因素如何复杂,专业建设都期望立足于“能力为主、多向通融”理念上推陈出新,力争颠覆性的赢得较好的专业建设效果。(3)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人才是该课题的终极目标,也是本课题的难点所在。专业建设前的理论、硬件准备和生源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基础,以专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的“能力”体系是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

猜你喜欢

一流学术体育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术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