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讨
——基于过程管理的工作思路

2021-11-22志伟高级经济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商业会计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质量过程

志伟(高级经济师)(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124)

一、引言

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审计事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的审计监督已迈入全面覆盖的新时代。随后,《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均充分表明了审计工作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战略保障作用。而对于肩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重要职能的高校来讲,内部审计工作保驾护航的突出作用也愈发明显。内部审计不仅能够帮助高校有效预防各类经济、管理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而且可以促进高校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规范各项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真正实现“管理制度优先”“依法依规治校”的工作效果,有效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再界定

何谓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曾在《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一书中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定义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而从所涵盖具体内容的角度来看,不少学者认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又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其中广义维度包含了内部审计工作总体质量,即涉及内部审计管理质量与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狭义维度仅指内部审计的业务质量。按照ISO 9000标准所述,质量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内部审计服务自身特性看,实际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又可以理解为客体,基于这个角度,可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定义为在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规范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满足审计需求的程度。这个定义可以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具有的现实特性,一是目的导向性,即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内部审计工作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二是紧密联系性,即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内部审计工作互相依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指引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内部审计工作则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外在载体和实现途径;三是评价的复杂性,无论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实务的角度观察,找到一个既简单又直接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具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其实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每一个审计计划是否科学,每一个审计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每一份审计底稿是否记录充分,结论是否合理,每一个审计结果是否合理应用,每一个审计整改工作是否切实有效,无不代表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程度。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国内高校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内部审计理念得到更广范围的理解和接受,内部审计资源的配置力度日趋强化,内部审计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缺乏标准化、针对性强的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体系。首先,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连续性特征不明显,内部审计项目各个实施阶段界限相对模糊,审计工具和方法执行较为随意,审计成果质量标准不甚明确,质量控制和保障方法不够清晰,且缺少行之有效的审计风险管控手段。其次,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不统一,尽管有部分高校在参考上级相关制度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制定了学校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部分内容相对宏观、抽象,过于强调审计程序执行方面的总体完整性要求,而指导具体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并不是很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内部审计资源不充分。首先,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身兼数个内部审计项目,甚至有部分高校采取每个内部审计项目只有一人独立承担的工作模式。加之每个内部审计项目无论大小,经费多寡,都必须保证实施充分的评估分析、足够数量的财务凭证抽取等关键程序,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工作量很大,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自然无法保障。其次,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相对单一。从常规经验看,审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和财务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有财务专业背景,这固然保证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高门槛”和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相对稳定性,但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对必要的科学管理和团队工作模式了解不足,不熟悉流程再造和沟通协调,对于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如教学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管理、法律条款等知之甚少,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之间存在断层,这既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也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埋下了隐患。

(三)缺少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和保障机制。第一,不少高校内部还未真正设置以审计政策制定、审计工作督导、审计效果评价为主要功能的校级审计工作管理机构,加之高校内部职能化分工的特点,日常审计工作开展协调难度较大。第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障还是采取“具体工作人员初审+部门负责人复审”为主的自我保证形式,且内部审计部门与外界的业务交流也不是十分充分,欠缺足够的来自于行业、同业的外部监管。第三,囿于内部审计资源的限制,不少高校将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外部会计师事务所,但在如何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有效介入、实施符合高校实际特点的审计工作、加强审计质量关键过程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完善、优化之处。第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保障水平不足。不少高校还未开发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审计信息化工作系统,开展内部审计项目时仍以人员手工方式为主;在内部审计项目的整体把控上也欠缺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科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四、过程管理方法概述

面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找到合理解决之道。如果从自身特性的角度出发,高校内部审计固然专业性较强,需要严格遵循各类审计准则、工作规范,但如果从管理共性的角度讲,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其他相关管理领域的工作质量之间同样存在着较强的相似度,这自然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工作思路。

过程管理方法就是其中一项值得尝试的有益选择。在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该定义揭示了过程内部的本质规律。同时过程也是一个系统集合,是系统观念在具体事物上的直接映射,融合了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自组织性等诸多特性。过程概念的出现为深入认识事物内部结构和运行规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视角,而过程管理作为现代科学管理中非常有效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全面质量管理(TQM)、项目管理(PM)等领域,其倡导的过程识别、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保障、过程控制、过程改进等重要理念,在众多的成功案例中得到了科学印证。

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基于过程管理的思路

(一)全面统筹,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策划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工作质量都是从有效策划开始的,而策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需求。从宏观角度出发,高校要借助PEST、SWOT等方法,认真分析审计工作面临的各个环境因素,深入挖掘审计工作开展方、审计对象、审计结果利用方等利益相关者的各项合理需求,汇聚成内部审计总体目标,并在对其层层分解的基础上,构建符合SMART原则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体系;同时要以内部审计程序充分、合理应用为抓手,结合以往内部审计质量案例分析、专家意见(德尔菲法)等手段,认真研究、分析可能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各类因素,强化内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评估、应对可能的各类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学校层面上建立定期管理评审机制。从中观角度出发,以审前调查、风险评估、审计计划编制、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编制、审计结果应用、审计整改落实等标准内部审计程序为主线,整合搭建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关键过程(组)。将每个过程(组)的工作依据作为输入,每个过程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明确过程的处理方法和具体标识,科学厘定过程之间、过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合理联系。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过程可看成是内部审计质量实现的具体载体,每个过程都要强调标准化建设思路、前后顺序的衔接、目标一致性以及清晰可视化,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科学有力的业务支撑。从微观角度出发,高校要在充分学习、领会上级部门关于审计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参考全面质量管理(TQM)中质量手册制定的思路,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以及相应的体系文件,作为指引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直接指南,内容至少要包括术语解释、工作目标、工作原则、适用依据、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组)及相互关系、各过程(组)需要达到的可量化的质量目标及评价办法、具体实现手段、审计资源的使用以及保值增值、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其中,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中的工作原则非常重要,既应包括独立性、客观性、重要性、审慎性等传统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真实审计工作环境的灵活性、适度裁量性等客观特点,其代表着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通用规律和问题处理技巧,指引着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方向,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此予以特别考虑。另外,有技术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展经济分析,从内部、外部两个层面研究、制定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成本,确保最大限度实现审计资源效益。

(二)夯实基础,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过程。第一,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整体管理过程建设。以内部审计项目进度、项目成本、项目质量为工作抓手,把握审计项目重要节点,强化审计人员责任意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整体目标顺利实现。第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团队管理过程建设。高校必须改变原有内部审计项目个人独立承担的工作模式,要大力推广项目组实践形式,合理界定项目组中的各个职能角色,列清各自权力责任和奖惩措施,加强组内沟通协调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研究和决策优势。第三,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建设。结合内部审计实施工作各管理过程的质量目标,设置质量控制点,通过采取项目组组员交叉互审、项目组长复审、部门负责人复审等举措,建立项目内外、部门内外多位一体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过程,必要时应加大外部监督工作的力度,请行业、同业单位予以支持。第四,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文档质量控制过程建设。围绕内部审计底稿质量控制要求,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文档形成、传递、分发、保存、销毁的管理控制过程。第五,强化外包单位服务质量控制过程建设。要以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指引,做好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收尾等工作。此外,要建立外包服务单位工作质量台账、定期沟通机制和全方位的服务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审计项目外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有效改进。

(三)配套到位,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过程。首先,加强资源保障过程建设。高校要更加关注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配备足够的优质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审计工作周期,以克服资源不足窘境。其次,加强人员职业能力保障过程建设。要结合每位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发展需求、能力特点等因素,制定科学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保障其知识能力结构得以持续动态调整和优化,个人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断拓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应用视野,适时打通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人员流动壁垒,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中,为内部审计部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和提供全新的工作思路。再次,加强组织保障过程建设。要适时改变内部审计工作仅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的局面,积极建立由主管校领导牵头,党办校办、组织部、人事处、纪委办、国资处、科技处、财务处、后勤处、招生就业处等校内重要二级机构参加的,类似审计工作委员会、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等形式的高校层面内部审计管理协调机构,并承担起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有关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前瞻研究、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督导、统筹协调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研究讨论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加强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等工作职责,真正形成全校审计工作一盘棋、审计责任全覆盖、审计范围无死角的局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规范化管理、风险防范、内部治理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后,加强技术保障过程建设。一方面,高校要搭建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支撑平台,不仅要包括审计问询技巧、穿行测试、财务凭证抽样、内部控制等传统审计技术,更要有像蒙特卡洛风险管理、PERT网络技术、鱼刺图质量分析、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字典、权力责任分配矩阵等新型管理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高校要全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资产系统、人事系统、招生系统、教学系统、基建系统、合同管理等重要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共通以及各类重要业务信息向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自动流转,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后端检查向前端控制转变,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效能。

(四)与时俱进,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化过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优化过程建设尤为重要。不断满足并超越各类合理的审计需求,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永恒追求的方向,因此,对于每一个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来说,要在思想深处树立并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的理念;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了解高校各项发展实际;要通过自我评价、管理评审、自觉接受外部检查和督导等手段,时刻检视、挖掘现有工作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成因,探讨现有管理过程持续改进的可行性;要通过团队交流、案例库建设、组织过程资产建设等方法进行经验总结,确保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质量过程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