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品质课堂构建策略探微
2021-11-22张丽容
张丽容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福建福鼎 355200)
引 言
语文课堂构建有诸多制约因素,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适时传授学法、科学设置互动环节、适度开展拓展训练,都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其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媒体只是辅学手段,需要教师合理运用,不能对多媒体产生依赖,也不能让多媒体代替教师更多的教学行为。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抓住适合的机会传递多媒体信息,以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1]。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结合文本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对乡下人家进行直观感知。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去过乡下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对乡下人家进行直观介绍。学生大多去过乡下,自然有丰富的展示素材,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学生介绍,乡下有很多树木,每个村落都被茂盛的树木覆盖。也有学生说,乡下每家每户都会喂养一些家畜家禽,特别是大白鹅,它们不仅不怕人,还会对来人进行攻击,那嘹亮的叫声,足以给人以震撼。教师对学生的个性介绍做出评价,鼓励学生多关注乡下特殊的景观和现象,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由于学生对乡下生活经历有深刻体验,教师针对学生认知经历进行教学设计,成功激发了学生主动表达的热情。从学生的精彩介绍中可以看出,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相应设计,切准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课堂教学亮点,使教与学和谐共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传授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也一样。由于学生的学法积累存在一定的短板,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助和支持,引导学生展开学法研究,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有效的学法,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研读环节,并在学法应用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学法蕴含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实际,针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做出相应设计,以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品质课堂的建构[2]。
教师要对学生学法掌握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学法传授内容,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在教学《琥珀》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梳理的角度展开具体阅读,然后挑选相关句子,对关键词进行鉴赏。如“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掸掸”“拂拭”,如果用文字来解释是很难表达清楚的,但运用动作演示,便可以清楚地进行表达。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本,找出一些典型词语,并尝试做鉴赏分析。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相应阅读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典型词语鉴赏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做典型词语鉴赏示范,传授典型词语解读的方法,要求学生模仿,从而使阅读学习进入学用结合的层次。文本鉴赏没有特定格式,教师从一个小的角度展开具体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的触动,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要领。学法无处不在,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引导,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法的助学作用,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核心。
三、科学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潜能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丰沛活力,教师要有整合调度意识,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设计更多合作互动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研读学习。课堂演绎、角色诵读、课堂辩论、质疑阅读等,都带有互动意味,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广泛讨论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激发课堂学习潜能[3]。
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对复述课文比较畏惧,因为需要用自己的话讲述,这无疑是一种再创作。在学生准备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语句设计讲述提纲,并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情节做重点讲述,要体现典型情节的描写特点。在学生讲述环节,教师要深入课堂,倾听学生的讲述,给予学生一些技术指导,鼓励学生融入一些表情和动作,让讲述更生动、形象。为激发学生的讲述热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著名评书家表演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讲述技巧做出深入探索,以便借鉴一些经验。
教师设定课文复述任务,其训练意图是极为鲜明的,就是让学生在故事讲述中培养学科能力。讲述故事,不仅需要学生先收集故事信息,还要借鉴一些方法和技巧,因此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4]。
四、适度开展拓展训练,打造高品质课堂
在设计相关知识训练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为学生设计更多延伸实践任务,让学生对接生活展开学科训练,自然提升学科认知能力。“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科训练的基本形式,教师要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转变书面作业单一训练模式,为学生布置更多立体的、动态的训练任务,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训练品质[5]。特别是电子作业的引入,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做好组织和调度,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
课堂训练形式亟待创新,教师需要做出大胆改革,对训练内容和形式都要进行探索,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在教学《囊萤夜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有很多,尝试写一篇古文,对古人的好学精神进行讴歌,并参与小组诵读活动,每个小组要推选出两篇仿写佳作,提交到班级。学生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觉得写古文很新奇,课堂讨论气氛浓厚。教师对古文句式特点进行重点介绍,要求学生精练语句,大胆尝试。经过讲练结合,学生大多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并顺利进入展示阶段。
教师为学生设计仿写古文的任务,这是具有创意的设计。小学生诵读古文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是写古文。学生写出来的古文,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没有设定评价标准,目的是给学生更多正面激励。教师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适度拓展训练,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活的训练体验,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历练机会。
结 语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凸显学科特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和设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环节,使其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科认知能力。要想打造品质课堂,作为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就要发挥关键作用,对教学制约因素进行整合处理,对教法、学法展开深入研究,对课堂环节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