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年党史探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核心理念及弘扬

2021-11-22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吴晓莹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4期
关键词: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

文/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吴晓莹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巨大成就的过程中,锤炼和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伟大精神,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回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和演进历程,探究其核心理念,弘扬其时代价值,不仅是展现党的时代形象与品格的理论自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宏伟展现

百年党史,是一部物质文明的创造史,更是一部伟大精神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标识,以爱国救亡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落后挨打到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为标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的革命与建设精神。

(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改革开放,40年间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扶贫攻坚精神等为标识,以强国复兴为核心的建设与改革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其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渗透着共同的核心理念,形成一个同根同源的庞大系统和整体,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谱系。

(一)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灵魂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遇干扰后没有丝毫畏惧,坚定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庄严宣告了党的诞生,造就了伟大的“红船”精神。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推进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向前发展。理想信念是传承不息的。中国航天人一路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凭着一股拼劲刻苦钻研、集智攻关,用汗水和热血闯出了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之路和自主创新之路,也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支撑着共产党人经受住革命的淬炼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思想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始终是慷慨激昂的主旋律。抗战期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慷慨奉献,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还有致力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们,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于艰苦的国防科技事业,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见,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孕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其中,不仅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

(三)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本质内核。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每一个精神标识无不蕴含着人民至上的初心。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党的七大上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和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一生“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铸就了亲民爱民的焦裕禄精神。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初心和使命,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朝着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四)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质要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将其作为革命斗争及建设的重要原则。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靠着一锤一铲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林县百姓渴盼的吃水灌溉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中国女排从艰苦恶劣的漳州集训基地走向“五连冠”的体坛传奇,即使是在低谷期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凤凰涅槃、崛起重生,因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已融入她们的血液。新时代,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五)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孕育出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和领头羊,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凝结出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变化的背后,凝写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故鼎新、大胆探索、勇于创造、锐意进取的思想内核和铿锵行动。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当代弘扬

时代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力量。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对于高校而言,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要发挥好思政课堂的第一主阵地作用,将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抓好课程思政在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全覆盖,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教育,践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信条。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培养出一批党性修养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优秀人才,为传承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深入挖掘内涵,推动开源扩容。新时代,应从新角度、新视野、新需求去研究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期待、新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加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本解读和理论探讨,进一步探寻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培育与发展脉络,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进行凝练、提升与深化,拓展伟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开源扩容。例如诞生在江苏大地的“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杨根思精神”等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高校师生的学习热潮。

(三)转变工作理念,创新表达方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需要创新工作理念,更新方式方法。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典型人物的纪念活动为载体,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人们在富有仪式感的活动当中受到英雄人物、经典事迹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的熏陶与感染。依托当地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学生将获得的文化理念、道德观念和精神力量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仰、思维习惯和行动指南。

(四)打造新媒体矩阵,构建“互联网+精神谱系”格局。当前,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媒体格局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一要更新内容讲述方式,发挥故事化沟通效应,引发网友的情感共鸣,形成弘扬伟大精神的舆论场。二要推动媒体融合,充分利用传统主流媒体自有平台、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元平台完成多形态传播,实现伟大精神资源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三要创新宣传思路,充分利用慢直播、VR技术、云共享等新技术营造的现代化传媒手段,形成互联网视域下传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全方位、多层次格局。

猜你喜欢

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