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1-11-22李玉刚洛阳师范学院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校园素养

李玉刚 洛阳师范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换的主平台。2020年我国微信月活用户超12亿、短视频用户8.73亿、微博月活用户5.11亿,其中微博月活用户中90后和00后占比接近8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新媒体正深刻改变着当今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新媒体海量的信息能够满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新媒体环境下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肩负着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使命。

一、新媒体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智能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为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新媒体顺应时代的发展而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获取各种即时信息,新媒体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受到大众的强烈追捧。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我国学者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接近30年的时间里,研究体系已相对成熟,但仍存在各种观点一时之间争执不下的情况。笔者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包括体育物质、制度、竞赛和精神文化,优秀的体育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高校的学生和教师既受到优秀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也是优秀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如何在高校校园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传播生态关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官方媒体宣传平台引领作用发挥不强

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为北大带来的体育精神文化至今仍旧深刻影响着北大师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高校校园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环境是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良性传播的重要基础。

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全面分析,发现其发布内容涉及体育方面的多为学校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公众号固定的几个栏目中也没有宣传校园体育文化专栏的身影,说明高校官方媒体宣传平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引领作用发挥不强,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播路径亟待疏通。

(二)高校体育部门主动承担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相关部门多停留在完成日常的教学、科研和举办体育竞赛层面,体育技能教学也仅仅停留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主动承担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不强。在高校校园中能够参加校园体育竞赛的学生毕竟只占少数,多数的学生还是需要接受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才能对其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产生深刻影响,高校体育部门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毫无疑问应当成为中流砥柱。研究认为,针对全体学生体育素养的教育需大力传播优秀校园体育文化,因为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更是贯穿始终的。校园体育文化应当是多元的,既包括校园内部的体育文化,也应包括外界的各种优秀体育文化,高校体育部门应主动肩负历史使命,让优秀体育精神文化在高校校园唱出时代强音,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三)大学生体育媒介素养参差不齐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指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评估能力等。新媒体海量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以及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但也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且多样的体育文化信息涌入校园,其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估能力严重不足,可能会成为错误体育文化信息的传播者。长此以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将会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的构建

(一)加强宣传校园体育文化的新媒体建设

研究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建设应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学校官方媒体宣传平台应设置校园体育文化宣传专栏,定期发布和推送校园体育文化相关内容,大学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三种新媒体平台的活跃程度最高,故应将以上三种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重点;二是要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体育信息涌入校园的监管力度,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官方媒体宣传平台的引领作用,对错误的信息第一时间在官方媒体宣传平台进行舆论引导,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

(二)提升高校体育部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

研究认为对于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选择方面还需高校体育部门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体育物质、制度和竞赛文化,从而提炼出优秀的体育精神文化。高校体育部门应组织体育教师重点挖掘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形成优秀体育文化特色育人路径,但也应以开放的视野面向世界,比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自20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的女排精神、21世纪初评选的CCTV体坛风云人物故事,这些都是在校园传播体育文化的优秀素材。奥运会涌现出许多鼓舞人心和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能够正视输赢的、影响世界的优秀运动员,这些都可提炼出优秀的体育精神文化。优秀的体育精神文化中蕴含的自信自强、顽强拼搏、正视输赢、爱国奉献等优秀品质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

(三)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媒介素养的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体育媒介素养的提高已经被摆在了突出位置。研究认为,应在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堂和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的前提下,辅之以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党日活动,多措并举,早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观和媒介观。高校思政课堂应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展开专项授课,授课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判断、自主分析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可采取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点评的形式展开。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个性等主要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党日活动中也应定期开展关于体育媒介素养的专题讨论,多措并举,共同为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路径的构建应从高校官方媒体宣传平台设置体育文化专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信息监管、体育部门深挖优秀体育精神文化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优秀素材以及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让以微信、短视频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窗口,从而构建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育人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校园素养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