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及方法探微
2021-11-22刘丽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刘丽萍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体育舞蹈舞者的体能,有利于舞者展示和完成体育舞蹈技术。随着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认识到专项体能训练对体育舞蹈舞者训练的重要性,但是缺乏针对性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内容,不利于舞者全面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因此,我国需要结合体育舞蹈项目特点,分析训练中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一、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阐述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主要包含常规和专项训练,前者主要是针对舞者需要的基础技能设定的运动训练项目,能够帮助舞者进行身体的常规训练;后者主要设定针对性训练,结合体育舞蹈的实际需求,为舞者设定相适应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全面提升舞者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在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通过舞者身体机能特点、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特点共同组成。身体机能主要是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员体能练习负荷评判的主要方式[1]。身体相关部位承受负荷力越强,越能完美的展现动作,达成训练目的。身体素质主要包含速度、力量、柔韧性、协调把控性、耐力等。我国可以结合舞者身体素质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专项体能训练方式和内容,促进其在比赛中能够完美展现舞技,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重要价值
一方面,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舞者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体育舞蹈相关动作的完成,需要舞者运动员凭借耐力、速度、把控力等协助完成,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充分发挥训练的重要作用,引导舞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训练,保证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效完成舞蹈动作。
另一方面,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舞者心理素质。舞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技能充分展示。舞者的专项体能训练,能够不断挖掘他们自身的内在潜能,提升对身体的把控能力,增强自信心,更加完整、优美的展示技术动作,提升舞者心理素质,进而有效提升舞者体育舞蹈的综合实力。
三、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及方法
(一)增强专项体能训练意识、提升教练综合素质
我国专项体能训练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部分教练和体育舞蹈舞者对该项训练缺乏全面正确认识。我国体育舞蹈单位加大专项体能训练的宣传,促进教练和舞者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增强专项体能训练意识。教练结合体育舞蹈比赛的实际要求,完善舞者专项体能训练评价机制,合理纳入舞者训练中,调动舞者专项体能训练的积极主动性,丰富训练内容,提升训练实际成效。另外,教练需要结合舞者的实际训练需求,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综合素质和能力,设计针对性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和方式,提高舞者身体素质[2]。教练可以通过互联网、课程培训等多种方式,根据国际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发展,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训练技能,保证符合体育舞蹈比赛要求,全面提升舞者身体素质,端正训练态度,促进舞者全面发展。
(二)力量训练
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中需要加强舞者身体力量训练,是舞蹈的基本保障,尤其双人舞蹈中,包含旋转、托起等大量高难度的动作,离不开身体力量的支持和保障,才能顺利完成体育舞蹈动作,同时有效保证舞者的安全。体育舞蹈动作依据多种音乐节奏进行划分,需要保证技术、速度和技巧等多个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需要身体具备充足的力量把控身体。
教练员要做好全面有效的体能训练准备工作,让舞者身体能更好的得到伸展,根据他们实际的运动需求制定合理的准备活动项目,保证身体腕关节、肩部、膝关节、脚踝以及手指能容易受伤的位置进行柔韧性的活动,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技术练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员在实际训练中受到的身体损伤。
教练加强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保证运动员的上下肢有较好的力量,同时还要对运动员的肩部和背部的力量进行训练。部分教练力量训练内容比较少,每周主要采取深蹲、半蹲、仰卧起坐、卧推杠铃等简单的形式,并且训练的时间较少,没有充分的发挥专项体能训练的实际作用。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要加大力量训练的力度,比如:非赛季的时间,教练员应该规划合理的体能训练时间,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拥有好的状态,每周进行4天的力量和身体各项条件提高的力量训练。同时训练的内容要多种多样,教练要根据现在运动员身体的实际素质结合新时代新型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进行融合,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训练模式,要包括以往有效的深蹲、半蹲杠铃、蹲跳等力量训练模式,同时还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负重训练,针对运动员背部力量、腹部肌肉抗阻力量、上下肢力量、腿部肌肉抗阻力量以及相对的腕关节力量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力量训练,可以采用提铃、挺举、高翻、引体向上等训练手段[3]。在赛季的时间,教练员要适当减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间,适当降低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制定合理的间隔时间。运动员在赛季时间可以每周进行2次力量训练课程,每次进行1个肌群的练习,对练习组数适当的减少,同时在赛季时对训练的强度要求不高,就可以适当的进行替换性的练习。
(三)柔韧性训练
舞蹈运动员需要保持颈、腰、肩膀等身体部位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有效保持身体形态,优美展现技术动作。体育舞蹈通常对运动员下肢体的柔韧性具有较高要求,需要下肢大幅度摆动,展现动作和优美的身体形态,更加凸显出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柔韧性。运动员被动柔韧性可以凭借外部辅助力进行有效训练,可以采用精力拉伸、动态化拉伸提高运动员身体柔韧性。精力拉伸主要通过墙体对身体四肢实行静态拉伸、其他器械静态拉伸和舞伴之间相互合作实行静态的腰背拉伸。动态拉伸主要对运动员的肩部柔韧性进行锻炼,可以采用俯卧拉肩、俯卧提肩以及跪地压肩等方法,在舞伴的配合下最大限度的拉伸肩膀部位。
(四)协调性训练
体育舞蹈不断提高竞赛水准,对运动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提升了专业技术动作整体难度,加快了节奏,舞蹈专业动作密集,增加了较多旋转等复杂技术动作,需要运动员四肢和身体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保证各项专业动作完成。体育舞蹈专项身体协调能力主要包含动作统一性、运动员之间配合、音乐动作节拍的协调力。教练员可以采用单独动作重复性训练方法,对具体专业动作反复练习,增强动作和身体的协调统一。另外,教练可以采用动作组合方法进行训练,将多个动作相互组合实行重复性练习,或者采用条件刺激方法,借助特殊环境和信号加以训练。教练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加强专项身体协调能力训练,提高训练趣味性,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如,教练可以专项进行有并步跳、弓步跳、八字绕胯、并腿纵跳等具体动作练习,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身体协调性。
(五)耐力训练
每个舞蹈作品在竞赛中都会规定具体时间,竞赛核心内容主要包含快速转变速度和节奏,对运动员的体力大量消耗。因此,运动员保证舞蹈动作标准流畅,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力,教练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要重视耐力训练。耐力训练过程中主要包含有氧、无氧训练方法,如持续和间断负荷法、高原练习法等。持续负荷法训练的过程中,包含变速和均速练习,要求运动员每次时长大于半小时,部分运动员具备一定基础需要控制1-2h训练时长,通常结合心率测量和计算,运动员心率要控制在165次/min,通过身体律动和旋转进行。高原练习法促进运动员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心率和呼吸加快,血管壁变厚、血管扩张,增加血液量增强运动员耐力。
四、结束语
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要结合体育舞蹈特性,选择相适应的训练方法和内容,全面提升舞蹈运动员表现力,实现良好的专项体能训练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含义和价值,提出力量、柔韧性、协调性、耐力训练内容和方法,提高舞者运动员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