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研究
2021-11-22张云波吉林外国语大学
张云波 吉林外国语大学
在高等院校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如何服务于社会体育发展,推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者间互补性较强,彼此间的深度合作有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也利于我国全面健身项目的推广,而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就是推动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寻推动吉林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主要随机抽选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体育社团以及吉林省在体育局或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体育类社团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依照论题研究的相关需求,对有关体育社团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搜集和查找,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吉林省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为本文研究论题找寻相关理论依据。
专家访谈法:对吉林省师范高校以及体育专业高校与社会体育研究相关方向的专家和学者进行采访,师范院校包含: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以及吉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院校则选取吉林体育学院,并对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吉林省乒乓球运动协会秘书长、吉林省足球运动协会主席进行访谈,就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问卷调查法:随机抽选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四所高等院校体育社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两种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的数据为:37%是活动资金不足、30%是领导重视程度不足、21%是缺乏医疗保障、5%是宣传力度不足、4%是活动范围小且形式单一、10%是其他原因。由数据占比可以清晰的看出,活动资金问题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和发展的第一影响因素,体育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受资金限制十分严重,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缴纳会费以及校团委部门拨款,少数社团能够获取商家或企业的少量赞助,高校体育社团引进社会资本的能力明显不足。同时,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的体育文化发展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只有管理者在思想上对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引起足够重视,才能够推动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的深度融合发展。
其次,社会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该部分存在的问题分析本文依旧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为:25%是缺乏配套医疗服务、24%是缺乏活动场地和器材、18%是缺乏专业指导教练、16%是活动形式单一、12%是社团成员老龄化、5%是其他原因。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社会体育社团成员偏老龄化,中年或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且运动恢复能力较差,因此,缺乏配套的医疗服务是限制社会体育社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第一诱因。此外,社会体育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往往需要通过租赁,活动开展的场地不固定且排期较为紧张,缺乏活动场地和器材就成为影响社会体育社团活动的另一大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两种体育社团发展的需求分析
首先,高校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需求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着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迈进,创新型实践人才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通过文献资料统计相关内容不难发现:第一,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已经掌握了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在人才培养需求方面主要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帮助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条件;第二,活动经费不足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和发展的第一影响因素,社会体育社团的有效融入可以有效扩大体育活动的影响规模和范围,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力,这样就为商家和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宣传吸引力,能够实现社会资本的高效引进,帮助高校体育社团解决资金需求。
其次,社会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需求分析。社会体育社团对融合发展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反面:专业人才需求和场地设备需求。社会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社团实现融合发展,社会体育社团最直接的受益就是获取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指导,同时还能够稳定的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高校体育人才的注入切实丰富了社会体育社团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青年人的活力也对社会体育社团成员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共同需求。通过对专家访谈了解到:两种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共同需求主要集中在体育人才需求和体育文化需求。体育人才需求并不是专业运动技能水平方向的人才,而是体育活动或者竞赛组织人才需求,需要具备良好组织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的经营性人才;体育文化需求主要包含体育产业发展理念、体育产业用人需求、体育文化传播需求以及社会体育科研发展需求等几个方面,是能够更好的推动高校体育科研建设以及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本质需求。
(三)两种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首先,社团成员间的交流融合。通过对社团负责人进行访谈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社团负责人对社团成员间的自主性交流合作发展模式持否定意见,从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相关教授的访谈内容中可以看出,虽然社团成员自主性交流是融合发展最容易实现的路径,但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弊端较为明显,不提倡。
其次,组织部门之间的交流融合。该融合路径是指社团各个部门之间依照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相互补充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通过部门发展带动社团发展,这种融合方式具有多部门协调,工作便利的优势,但同时这种融合发展模式流程增加,成效缓慢,不利于后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传播。
第三,“政府主导+高校辅助+社团自主”模式。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当中,该种融合发展模式是认可程度最高的发展模式,在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过程中有机植入政府性参与,能够使许多原本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本身是两个独立的运作体系,两者很难在融合上实现完全匹配,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能够切实增强高校与社会两个团体之间的沟通效率,构建和谐稳定的交流平台。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吉林省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拥有良好的融合发展条件,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区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共同的需求,两者可以进行深层次融合发展。
其次,在众多融合发展的路径当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主导+高校辅助+社团自主”模式可行性最高,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安全保障,也是本文研究吉林省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论题中重点推荐的发展模式。
(二)建议
首先,高校相关管理者需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社团联合社会体育社团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体育社团管理人员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融入高校体育社团对推动社会体育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双方需以政府职能部门引导为基准,协调多方面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深度开展协调发展,进而为高校体育教育优化改革和全面建设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应当充分调动好高校人才和场地资源、社会应用实践资源、社会资本的资金资源,以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为基础,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