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构建的实施

2021-11-22郭成成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科院校素养

郭成成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中的问题不断突显。其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积极探索课程的一体化衔接构建的实施策略。

一、一体化衔接构建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视域下的体育课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通过构建有效的课程一体化衔接机制,可以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更积极踊跃的参加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的活动,以丰富学生体育活动,使学生体能素质和运动表现力得到提升,深切地体会到高校体育活动的乐趣,通过体育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二)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一体化衔接构建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打造高质量体育教学课堂,还可以提高自身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为高校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技能素养。同时,随着体育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在帮助学生的基础上还能及时获得正向教学反馈,通过调整教学方法,使彼此都获得良好的体育课堂体验[1]。

二、一体化衔接构建策略

(一)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是促进我国体育教育全面升级改革的必要手段,然而课程的一体化衔接涉及到许多繁琐的项目,所以必须既要统筹兼顾全局,又要理性分析课程的实施细则。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职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方向需要有效、系统的机制引领。高校教师在搭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全局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起点,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保证一体化衔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设置,确保在不同课程之间形成良好的过渡和衔接,形成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完整一体化衔接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衔接一体化机制构建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除了在网络平台授课外,还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一体化模式等有效衔接机制中。通过精准定位和数据分析,进一步调查高职学生的体育课学习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为体育教师一体化衔接的课程内容选择提供可靠信息支持,推动开放式的课程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高职提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课堂学习体验[1]。

(二)高职体育课标的对接

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构建的质量,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保证其实施路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

首先,高校应积极组织体育学科调研活动,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应以学校领导和各分院负责人为主导,深刻认识到一体化改革对接对高职院校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性。其次,在对接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多样性、科学性选择,保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的高职体育学科课程标准原则不变,建立更合理的一体化评价体系,通过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最后,还要积极动员高职体育教师参与到一体化改革建设中,使教师自身也能从中开阔职业生涯视野,扩宽教学思路,打造高质量高职体育课堂。此外,在一体化改革衔接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课外的教学活动,许多学校由于并没有将教师的薪资报酬考虑在内,所以存在许多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一体化对等报酬,使教师在学科一体化衔接过程中有保障。

(三)衔接培养目标的强化

高职阶段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过程,应避免统一化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坚持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观念,还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新常态教育事业,通过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保证强化培养目标的一体化衔接。对于处在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接受体育教学互动活动的过程,不只是能强化个人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和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重视学生耐力、力量、敏捷、速度、爆发力和柔韧性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竞技项目的技战术,例如:在课程上,可以开设一些球类竞技运动,乒乓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以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普及性。除此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保健、医疗和卫生常识,通过体育课堂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本领,使其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量,以一体化教学衔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四)课程一体化体系的完善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教育结构与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对接,对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进行完善[3-4]。基于此,在提升体育课程的完善性的过程中必须对课程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路径,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另外,在进行教育体系完善时,必须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以体育课程教育目标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借助课程结构设计,实现课程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优化课程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学习空间。

首先,在进行课程活动前,必须要对天气情况严格掌控,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按照课程活动设计顺序来完成,并且不同的天气对活动的设计选择也有影响,为有效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课堂的完善性,必须高度重视此情况,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合理改革,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喜好要明确,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保证课程一体化体系的完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革的课程内容,更符合教学结构的要求。最后,对学生的体能测试进行规范,教师可以在对体育课程优化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测评成绩与之进行整合,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基本情况的重要依据,以此带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保证课程教育体系的多样化。另外,在革新体育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重视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具有特色化的体育教学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摒弃,利用自身的导向作用,协助学生建立目标、强化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程一体化衔接构建,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上的作用,并积极探索开展的策略与路径,通过构建有效的衔接机制、课程目标对接和强化培养目标,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院校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