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与干预措施

2021-11-22李文英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灌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习得性体育课教学内容

李文英 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随着国家现在对高校体育课越来越重视,高校体育课的模式日益成熟。但是随之体育课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学生的观念意识里体育课只是随便就能混过去,导致这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多大兴趣和信心,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再加上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使部分学生认为无论再怎么努力学习都无法学好体育,最后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自暴自弃的状态,这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一、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

体育习得性无助感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经历了多次学习失败和挫折之后,面对失败和挫折这个大难题时表现出的一种力不从心、无能为力、颓废萎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它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学生把体育学习中的失败原因归结为能力低、自己努力还不够、运气不好等因素,是会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体育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它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学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这些,这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主动性,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也是教师调节和控制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面临的重大难题。

二、大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在上体育课还是在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丝毫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会使学生在上课时感到很乏味和枯燥,学生在教师这种严肃的讲授氛围中难于接受知识的学习,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去主动的学习,甚至讨厌、逃避上体育课。这样也达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不良的体育教学环境

现在的体育教学环境因为社会、家庭、学校以及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学生没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是难于学好体育技能的,来自于现在社会不重视、甚至歧视体育学科,高新科技的崛起占用了许多学生的时间,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的模式让体育教学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让一些学生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的地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体育在学校教育学科中一直都不被重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甚至逐渐沦为“边缘化”的教育学科。学生长期在这种不良的教育环境中去学习,无法更好的学习体育技能,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体育学习中的失败者,就可能会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3.不良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做任何事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其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人际关系不良的状态,这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不自信、紧张,性格多疑、过度焦虑,不会轻易相信老师和同学,导致与其他人的关系不和谐,认为别人对自己好都是有利可图,在团体生活中会感到非常孤独,不太受别人的欢迎。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现象,获得消极的人生态度。

(二)主观原因

1.自我效能感低

在高校里,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基础普遍都不是很好,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和简单,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不认真,甚至不愿意上体育课,在这些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自然会降低,容易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害怕失败,对体育学习产生望而却步的行为。

2.错误的归因方式

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经历一些失败,会将再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失败归因为自己不聪明、能力低、运气不好等不可控的内在因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而把成功归因为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的学习的兴趣,甚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大学生体育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干预措施

(一)构建友善的人际交往环境

构建一个友善的人际交往环境,使学生远离孤独和习得性无助感。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关系和学生相处,走近学生的生活,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对话,对学生不要太强势,要学会体谅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加强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及时跟踪与调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使其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也要与其他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学习体育技能,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相互鼓励和帮助。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我们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应该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出色的完成自己设置的目标任务。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和指导学生设置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调整学习目标,才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有足够的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激发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及时有效的调整、控制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心态。若不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就会盲目的去学习,陷入唯体育成绩“第一论”的窘境,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也不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三)培养学生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恰当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道路的成长和发展。学生自我效能感过低,学生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从而影响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教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给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对学习体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了错误的归因,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对于学生这种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错误想法,教师要想法设法的改变学生这种错误的想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点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欣赏自己。教师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更主动的去学习体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同伴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欣赏,学到正确评价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对学生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要学会去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失败与困难,更加注重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注重学生的进步,不要过多地将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的比较,对学生要多鼓励和表扬,积极面对失败和困难,使其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增强学生的自身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低、努力不够、运气不好等因素,那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体验到更多成功的乐趣,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

猜你喜欢

习得性体育课教学内容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体育课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