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透析
2021-11-22唐雪艳
⦿唐雪艳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育中逐渐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单单应该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比较重要的是应该合理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展开分析。
一、利用经典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全,还是处在逐渐形成以及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对于知识点相关的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例如部分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单纯依赖于记忆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选取合理的经典文章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在语文文化教育课堂中,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都会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例如,教师对《少年中国说》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中经典的“少年强则国强”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利用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小学语文教材也在逐渐更新。现阶段,当我们翻阅小学语文课本时,能够看出有很多文章,作者进行创作时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加以重视[1]。在语文课本中,会对这些作者作简单介绍。小学教师对学生开展实际教学时应该理清纹路,不单单需要为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修养的提升。从文化的角度看,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增强他们对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历史小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思考某个人物的相关行为,并且指出有哪些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哪些行为又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如教师对《将相和》一文进行教学时,文章中“负荆请罪”的故事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当教师带领学生读完整个故事后,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疑问:“廉颇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处处针对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何要处处让着廉颇呢?”这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原因是:“廉颇对蔺相如进行排挤是由于嫉妒,蔺相如的处处忍让是考虑到国家的利益。”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廉颇与蔺相如他们二人的所作所为哪一个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都会回答蔺相如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文章中的这个小故事,充分展现出了我国谦让这一传统美德,教师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讲解,进一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谦让的传统美德。
三、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对我国一些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慢慢会感受到其中存在的美感。人们所说的经典之美就是这样的,人们会对它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可以过于向学生开展硬性教育。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设备这种教学工具加以运用,与此同时,对于语文课堂中文学素养的有效渗透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传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逐渐引发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相关学习兴趣,才可以增强他们的认知,才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积累。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语文课堂创造更加良好的文学环境,让他们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满书香之气。教师在进行文学阅读时,可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运用,不单单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把书本中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放在多媒体设备上,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听觉感受,还可以提升视觉感受。这属于文学情境课堂的一种表现,根据学生经典阅读的不同种类,教师可以展现相应的画面,可以再配上与情境相适合的小音乐,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的主要教学法宝有三方面,其一为巧语启发,其二为深于传情,其三为善于激趣。教师可以慢慢将学生引导到情境教育中,从而弥补他们在经典诵读中不理解的空白,这样能够更好地体会经典诵读中包含的相关情感[2]。
综合上文所述,处于教育体制逐渐变革的背景之下,为了能够进一步进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文学素养是一种必然途径。小学语文文学素养教学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它们继承以及弘扬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