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21-11-22潘玥豆
⦿潘玥豆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带领学生了解汉语的使用技巧和规律,并逐步提升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并理解汉语的内在含义。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作者根据自身经验归纳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把握教材内容,整合阅读材料
小学生对于阅读的意义还不能理解,但是老师要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就是要基于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结合学生的能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教学要以现有课本为基础,老师要在事前将课本内容熟悉,然后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阅读材料整合,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但是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愿进行深入阅读[1]。
例如,教学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本文只围绕冬天里的雪为主要场景,老师首先要将整篇课文熟悉并做到段落详细剖析,课文中的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灵性一般,小动物的活动给洁白的雪地描绘了生动的图画,因此也就有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的称呼。小学生对于小动物都有着天然喜爱,因此老师要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引导,让小动物话题激发课堂热烈氛围,然后让学生想象冬天的场景,结合同学们喜欢的动物形象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意象场景当中。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观赏冬天的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把“小动物”和“冬天”两个要素介绍完之后再带领小学生进行精细阅读,帮助学生熟悉生僻字,逐字逐句地向前推进,并增加阅读和观察能力。
二、促进读写相结合,实现语言与思维双向驱动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重要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单一线条的,而是需要思维、逻辑、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也是我们阅读教育中的重要参考角度,因此我们阅读教学就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单一的阅读,而是要促进“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融合,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向实现双向驱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直接体现在语言综合能力上,同时也在读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积累[2]。
例如,在我们的课文《雨点儿》中将大、小雨点儿会见的交流进行了拟人的描绘,让读者了解到雨的形成规律以及从天上坠落土地上的不同形态变化,这种描写方式更加接近小学生的思维,既能让学生立刻进入角色场景,还能在对话中学习到自然知识。同时“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一些联想性思维,老师可以按照课文中的人物形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然后鼓励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进行类似的拟人,像“小雪花”“小树叶“等,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并按照阅读内容进行模仿写作,以此促进思维能力,写完之后老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朗读,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读写相结合,实现语言与思维双向驱动。
三、整合阅读资源,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教材是我们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向性资料,老师要根据教材的导向性作用进行阅读资源的整合,小学生的具象性思维比较强,因此我们的阅读引导需要将教材与生活学习等贴和引导,并逐步向外拓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经验。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辅助阅读,譬如兴趣爱好事物、网络图片、影音材料等[3]。
例如,我们在课外阅读《香山红叶》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对于风景比较有兴趣,而且在很多影视作品或者动画片中都常常以风景作为主要素材,就是我们整合阅读资源的重要题材。老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段,然后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开展讨论,以此烘托课堂氛围,继而让学生回想自己最喜欢的风景,以及都到过哪些风景名胜,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喜欢,这些风景都有着什么特点,为教学营造环境,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对于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需要根据其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且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针对现有教材进行开发阅读内容,掌握核心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扩大阅读范围,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