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最优化探究①

2021-11-22高宝泉刘松张成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居家体育课思政

高宝泉 刘松 张成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1],拉开了全国范围的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教学活动。

体育课作为以实践性身体锻炼为主的课程,虽然在线上教学和居家锻炼等条件限制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又为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新机遇。更新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加强体育思政教育引领,在这个特殊时期越发显得主要和重要。该文通过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体育课教学实践,从实际需要出发,明确体育思政教学目标,提炼体育思政教学元素,总结体育思政教学方法,思考体育思政发展要素,期望为体育课思政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模式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

1 明确线上体育思政教学目标

“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仅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2]。根据《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的要求,明确体育思政教学目标为健康、安全、自律、明辨、宣传。

2 提炼线上体育思政教学元素

2.1 健康教育

健康是生存的基石,没有了健康一切将回归为零。提升健康意识,加强居家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以提高免疫力相关知识为切入点,建立起学生自我健康意识的第一道防线,优化居家锻炼方法分享和体验,鼓励学生常态化居家健身,培养生活化体育健身习惯。以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体力消耗、养生导引等相关知识的融入,引导学生排解身心压力,形成良性的居家抗疫学习生活。

2.2 安全教育

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第一的宗旨一直被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所倡导,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会使人们忽视和降低安全意识,带来安全隐患,在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切实做好安全思想教育,全方位提高安全意识,是体育课思政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公共卫生安全

宣传公共卫生常识,提高个人自我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2 运动安全

因居家锻炼的健身新形式,使锻炼回归到最简单、最朴实的层面。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督,紧绷运动安全防范意识。在有限的运动空间和条件下,加强居家锻炼环境安全提示、运动负荷安全警示及掌握自我监控方法等是线上体育课安全的前置保障。

2.2.3 生命安全

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居家时间较长及线上学习、考试带来多压力等因素,会使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甚至患上轻度抑郁,存在生命安全隐患。线上体育课应结合身体锻炼教学对学生进行精神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监督,并建立多渠道师生和生生沟通联系方式,加强课堂线上师生居家锻炼分享交流,课后线上师生谈心谈话,关心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缓解各方面压力。

2.3 自律教育

利用当前最好的现实版自律教育素材,在线上课堂上进行常态化学习,通报相关违规事例,强化规矩意识,提高自律觉悟和能力。同时,与课程教学管理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自省自律行为。

2.4 明辨教育

利用当前热点网络信息和事件,运用正反实例进行舆情的明辨教育。倡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进行判断和思考,形成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选择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进行学习,学会客观分析信息和明辨真伪,不信谣、不传谣、不助谣、不造谣。

2.5 宣传教育

当前,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地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展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等等,这些能够亲身感受到鲜活的思政教学素材,要在当下的教学和将来的教学中讲好、学好、宣传好。

3 优化线上体育思政教学方法

3.1 设置体育课固定思政教学环节

在课程的开始部分进行公共卫生知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职业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显性思政教学,宣传好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等内容。

3.2 挖掘体育课与思政课的教学融合

线上体育课与居家健身锻炼,加速了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改变了以锻炼实践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线下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树立健康意识、传授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培养常态化锻炼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和强化心理健康疏导等多媒体理论讲授与课堂居家锻炼体验指导并重的新型线上教学模式。将健康的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融合于体育教学中是线上体育教学最优化的设计需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化健身意识培养,或将是体育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同时,网络与多媒体为线上体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体育比赛欣赏、体育文化宣传、意志品质展示等思政教学素材,这是进行规则意识、公平竞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意志精神等思政教学的有力依托,是思政隐性教学元素与体育教学元素的自然切入和有机融合。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嵌入式发展,将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3]。

3.3 强化体育课规范管理的实效性

体育课实现大规模网络互动教学与其说是一种被动,不如说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困难为机遇。由于地域差异、设备新旧、信号传输、技术运用等原因会影响线上体育学习效果,会使教师不能全面、及时地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对此教师会采用签到、随机提问、录制提交小视频作业和在线直播测试等方法进行课堂管理。规范课程管理也成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规守纪、言行自律、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的实践场。

3.4 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加强体育思政教学

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自主学习和应用,利用新媒体平台不同优势进行思政教学。具体体现在在微信群和QQ群中推送思政教育素材,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互动式网络教学,优质思政课程MOOC资源的课下学习和利用,体育课程SPOC思政教学环节建设。思政教学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是体育“育人”总要求,体育教学要利用多种网络平台,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使思政教育元素出现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全过程。

4 体育思政发展的思考

4.1 体育思政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主体,他们人格平等,相互依存于教育活动中,统一于教与学的实践中[4],教与学的最佳契合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尊重学生,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选择与学生切身利益需要相联系的思政素材,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传递出思政素材所蕴含的深意。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降低“决策者”的教育角色,增加“服务”角色,形成“服务育人”理念。学生也会从思政教学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帮助。有爱的思政教学对学生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和有效的。

4.2 体育思政教师是关键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5]。“身正为师”“言传身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的最直观教材。教师不但要牢固树立教师形象和强化育人意识,更要加强思政学习和文化修养,提升育人能力,运用人格魅力、学识见地、精神品质去教育感悟学生。加强课程思政培训、课程思政评价、课程思政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是强化教师关键因素的重要途径。

4.3 体育思政语言是载体

思政教育大体上体现出思想承载性、主体主导性和内容契合性等特征[6]。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表达是一种文化面孔,语言运用于表达要符合这些特征[7]。语言表达能力是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成因,它决定了教师所传递的思政素材的重点内容,更体现了思政教材的中心思想,在思政教学中,把握语境,适时应变,避免内容与思想不符的表述,出现“词不达意”的语言表达。

4.4 体育思政教学是“微”教学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8]。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即是思政课程的“微型化”教学,发挥着学校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这种“微”就要具体体现在德育为先和思政目标前置上,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的“碎片化”上,也要体现在与当前形势和热点共鸣的“实据”上,更要体现在与学习生活等相结合的“鲜活”上[9],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突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全面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基础上的“微”积累。

猜你喜欢

居家体育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居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课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