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研究

2021-11-22唐渊四川美术学院

灌篮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唐渊 四川美术学院

近些年,人们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新型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训练。

一、目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运动团队管理体系科学性不足

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中,高校体育运动教学也逐渐被人们高度重视与关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在日益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体育运动训练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不能使体育运动训练工作正常、顺利开展。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所影响,部分高校与教师仍然只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加注重,并没有进行全方面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学习成绩与运动天赋、思想道德等方面并没有因此而更加重视也没有进行相关要求,正因高校对体育运动的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局限性较强,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修养、综合能力水平得不到明显提升[1]。并且,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较多高校的管理体系仍然有待提高,对其并没有设立专业的教练来对学生进行具体、针对性培养,通常都是以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师来担任。对于此种情况,学生的体育训练运动更加缺少科学性,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当中不能够提高其有效性。

(二)训练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不高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较多的高校体育训练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关标准与要求,专业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会在教学中影响体育训练的有效开展。在高校中,对于体育训练教师的要求不够高,并且,高校也并没有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水平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多数教师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对体育训练没有充分的认知,也不够重视其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实际体育训练教学中过于重视形式,对学生实际的情况与体育训练的有效性不够重视[2]。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心中根深蒂固,不能够与时代共同进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身心需求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训练,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的流程极为枯燥、乏味,学生没有积极性,会变得更加懒惰,使高校体育训练的效率降低。

(三)学生的兴趣有待培养

学生的训练兴趣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训练无法产生兴趣,甚至会出现心理抗拒体育训练的现象。通常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不能够提起兴趣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体育教师的训练内容与流程过于单一,固定,训练的力度较大;另一种是因为体育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比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在那些自身身体素质与学习、训练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对于日常的训练能够轻松掌握、完成[3]。然而,对于与其相反的学生而言,在完成同样的训练中可能会较为困难,甚至会无法完成。因此,如果在实际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不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基础来进行调整,不能按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针对性的改进,会导致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兴趣逐渐减少,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那么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的体育训练工作效率。

二、提高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方法

(一)加强训练教师团队建设

在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需要提高体育训练教师的团队建设,才能最大化发挥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高校要通过对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来确保高校体育训练能够正常、顺利、高效开展。同时,高校要提高训练教师的准入门槛,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招收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对应的要求,体育训练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实践训练经验,同时对训练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训练水平要符合标准,设定相关制度体系,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在职体育训练教师进行相关体育训练培训,例如可以通过座谈会、交流会、专业讲座等其他培训、交流和沟通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训练水平和专业能力,使体育训练教师能够深刻意识到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提高其有效性[4]。

(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

在高校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重视两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是实践训练,第二是心理训练。体育训练是需要学生长期进行训练的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看到效果的训练,所以需要学生有着不放弃的意志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可是在高校训练中,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因为所训练的力度、强度较大,并且训练极为频繁,无论在心理还是身体都有较大的压力与抗拒,不能够始终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然而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运动中十分重要。所以,相关训练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效率。这就需要体育训练教师通过平日的训练,将体育精神有效的渗透给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对体育精神有深入的认知,能够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可以团结奋进、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地进行。与此同时,体育训练教师应当在实际训练中对学生们加强关注,时刻重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适当环节学生们的训练压力,引导学生调节自身的情绪,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训练,提高体育训练的有效性。

(三)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在对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育训练教师需要对训练计划进行一定的规划,合理的制定,尤其需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情况、学生自身的性格、实际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兴趣等各方面进行规划,重视以人为本。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训练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分析学生所需的地训练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差异来安排体育训练的强度,并且要对训练方式进行创新,利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训练。针对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一些难度、强度较大的训练内容,然而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要多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体育训练教师要丰富所训练的项目内容,增加趣味性的训练方式。可以多开展一些竞争性的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们能够相互提高,相互学习,并且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更加积极,更好的将体育训练有效性发挥出来[5]。

(四)进行规范化训练改革

体育教育从始至终都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也正是因为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能力。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应当加强对体育训练场地的设施器材进行完善,提高学生们的训练质量与训练效率,并且要有专门的人员能够对此进行及时维修、监察。同时,对教师也要设立应有的考核,合理制定相关制度体系,并且要有效落实。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够不断创新训练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专业水平,确保高校的体育训练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体育训练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极为重要,并且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与创新的教学方式,要意识到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并且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对学生进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利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全方面提高。同时高校体育训练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与训练质量,与学生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