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
2021-11-22高亚军
高亚军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三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历史是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知识点繁多且复杂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学习思路和良好的学习思维。但是在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氛围枯燥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要想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采用契合历史学习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及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模式老套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应试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格外高,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灌输和解题技巧的传授。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为低下,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氛围枯燥
在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以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一些概念性、单调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最终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沉闷枯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呆板地听教师讲解知识,思维活跃度较低,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不够深刻,最终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不甚理想的局面。
(三)教师素养欠缺
教师是学生生涯规划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本身素养的高低直接或间接感染着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而当前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以及没有良好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升[1]。首先就是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意识,即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就是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能力,即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导致创新教学手段流于形式。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实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富含丰富的知识点,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是进行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很难高效获得学习成果。而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某一知识点为原点不断进行发散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关联学习和记忆。为此,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直接且实用性非常强的思维工具,在应用过程中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将不同级别的内容、知识点层次化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发散思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而学生绘制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自身发散思维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用于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便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听讲,从而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基于思维导图的引导性、发散性特点,将其应用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能够帮助学生显著提升预习质量。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预习,在促进学生预习质量提升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应用方式如下,首先就是给学生一个思维原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状态(包含军事、经济、各国关系等)”,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整合知识点,从而绘制出一张预习思维导图。其次就是给学生一张已经绘制好的预习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这张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这样两种思维导图预习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预习质量,优化其预习思维,从而显著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用于课中教学,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清晰明了地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细致的学习,进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本质。与此同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教师便可以积极应用思维导图来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围绕贞观之治的相关措施和内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致结构的思维导图,并为学生做简单的讲解。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进行讨论,从而通过讨论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思维导图进行细致化填充。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教师让所有小组展示自己细致化填充的思维导图,并对其做出评价,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一步步地对黑板上的思维导图进行细致化填充。在这样的思维导图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了清晰的学习思路,同时能很好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关联及记忆,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用于课后复习,强化学生理解、记忆效果
历史复习主要是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记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采用的复习方式通常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书面练习来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一种复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复习效果也不甚理想。而若教师积极采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 课“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画出时间轴和对应的历史时间,以此来进行发散性复习。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鸦片战争”为原点,结合教材进行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发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拓展性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 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加以高度重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切实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充分应用于教学的预习阶段、课堂阶段及复习阶段,在有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思路的同时,促使学生建构起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