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再出发
2021-11-22应坚编辑白琳
文/应坚 编辑/白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这为中国香港(以下简称“香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2009年7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航。然而,更早之前人民币国际化已有试水。2003年12月,人民银行在香港授权境外首家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并推出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人民币由此大量流至香港,沉淀为离岸人民币存款,香港居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人民币的浓厚兴趣。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人民币加快流入香港,高峰时(2014年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为香港金融机构拓展人民币业务提供了资金保障。人民币即远期、点心债、理财及保险产品纷纷发展起来,并吸引了全球投资者进行各种人民币交易,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由此产生。
2016年,人民币正式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纳为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引发新一轮全球增持人民币资产的热潮。香港再度成为离岸人民币进入境内金融市场的中转平台。离岸人民币兑换及资产交易的进一步活跃,令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升级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2020年,香港人民币收付金额约合百万亿美元,占全球人民币收付金额的72%。
回顾过去十多年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历程,我国一直大力支持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及时研究香港定位、角色、功能及目标,并相应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香港人民币业务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1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香港举行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并提出了多项推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的具体举措。
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
201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香港“一带一路”论坛上强调,中央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及设计“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时,均把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要求香港瞄准资金融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香港强化全球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在“一带一路”沿线拓展人民币业务。
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香港发展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有利条件
借鉴美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实践,人民币国际化先要解决几个难题。难题之一是,我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在离岸市场几乎没有人民币“存量”及“流量”,境外市场主体缺少使用人民币的经验,甚至对人民币一无所知;难题之二是,人民币进入离岸市场前,为形成如同美元、日元等商业清算模式,必须首先搭建畅通、安全的人民币支付渠道及网络;难题之三是,人民币国际化是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自由兑换,需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下展开的,既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又要防范境外金融风险反向传导。
香港金融业主动承接新的历史使命,扮演了试验平台、资金通道及泵站的角色,将人民币不断引入境外,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功能。香港之所以能够发挥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基于以下有利条件。
其一,香港是中国的离岸金融市场。香港是一个典型的自由港,资金自由进出,资本项目不实施任何形式的管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进一步确认了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全球范围内,具备同等自由、开放条件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伦敦、新加坡等。然而,香港离岸金融中心脱胎于中国内地“母体”,面向内地并主要服务于内地,承担着内地与境外资金桥梁及交流平台的功能。这是香港离岸金融中心有别于伦敦、新加坡的最显著特征。
其二,最接近离岸人民币的市场使用主体。2003年人民银行首先在香港授权人民币清算行,是由于当时香港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已十分活跃。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币意愿持续上升,跨境至深圳兑换人民币并携币返港。设立清算行并推出兑换、汇款、存款及信用卡人民币结算,切实满足了当时香港居民的实际需要。内地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后,香港各类贸易商表现相当活跃,包括珠三角地区港资企业的香港本部、中资企业在香港地区的贸易结算平台、跨国公司区域采购总部等,均推动了人民币支付结算的迅速增长。在后续的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中,以及金融市场推出的更多互联互通产品,香港地区的机构投资者也仍处于领先方队。可以说,香港市场主体始终站在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的第一线,明显领先于其他境外地区。
其三,汇集全球资金使用人民币。香港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历来汇集全球资金、投资全球市场。香港担当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后,将这一特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香港是亚太区银行中心,在2020年年底在册的190家银行中,有七成属海外注册。主要跨国银行集团、各主要经济体具代表性的银行、内地主要银行均在香港经营,客群遍布全球,并均将人民币结算及投融资业务列为主要业务范畴。在香港的监管环境下,开展人民币业务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其他币种一视同仁。香港亦是亚太区财富管理中心,大部分资金源自境外并通过债券通、股票通、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等途径转投内地。
其四,担当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过去十多年,香港高度重视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迄今,香港仍是境外少数能运营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RTGS)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亦是全球少数可支持多币种(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元)RTGS清算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令香港人民币清算具备独特优势。香港清算行无缝连接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主渠道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清算;在境外对接其他币种RTGS、债券及证券清算系统、其他境外地区清算网络,广泛开展离岸人民币清算。香港清算行不断提升功能,完善流动性管理,吸引其他境外地区银行成为香港清算网络的参加行,加强向外辐射清算能力。
其五,香港特区政府及监管机构的引导。特区政府将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作为主要施政纲领之一,持续向内地争取试点政策,增强了市场信心,使香港人民币需求更早被激活。香港金管局通过发布业务诠释,明确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及拓展离岸人民币产品的边界,促成离岸人民币(CNH)市场渐趋成熟,并推出人民币流动性管理机制。香港证监会及香港交易所参与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项目,开发人民币对冲产品。香港保监会则鼓励业界开发人民币保险产品。
除“本地因素”外,香港能够发展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信任与支持。这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例如,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最初几年,人民币大量流入香港,而当时离岸市场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需求不足,导致利率低企。人民银行多渠道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提升人民币资金回报率,使得人民币沉淀在香港,形成了境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人民银行在香港推行的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远超过其他境外地区。RQFII、RFDI(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央票、跨境人民币贷款、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均率先在香港落地,拓展了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及广度。
“十四五”规划期间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机会与前景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人民币国际化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体系,从全局角度及战略高度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就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而言,应在充分把握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定位及指导原则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并抓住由“十四五”规划产生的各种人民币业务机会,更好地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独特作用。要使国内大循环及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够有效运转起来并有机衔接,资金支持及顺畅流动是关键。香港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窗口及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关键节点,一直以来利用市场及资金优势,支持内地建设成熟的内需市场;同时发挥跨境资金纽带作用,有效疏通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货物流通及双向投资。随着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日趋完善,香港可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实现“本币优先”目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及高效率的支付,进一步稳固“双循环”机制。
二是建设“一带一路”人民币投融资及风险管理平台。“十四五”规划支持港澳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处于“一带一路”布局中重要节点的香港,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尤其要瞄准资金融通及风险管理,推动“一带一路”人民币的使用。香港金融机构可充分发挥市场、产品、人才及商业网络优势,针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特点,为重点区域、重要企业、重点领域设计人民币服务方案,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三是加大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及自贸试验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币使用范围广泛,三地金融业利用前海、横琴及南沙等特殊平台进行人民币业务创新,亦取得良好效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了三地在科创、民生、基建领域人民币使用的机会。同时,内地将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大湾区及自贸区(港)拥有理想的创新机制、丰富的客户基础及金融资源,是香港金融业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宝贵财富,双方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协助内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国际化重心已从经常项目逐渐转到资本项目,尤其是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掀起了全球增持人民币资产的热潮。香港可进一步完善探索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保险通机制,提供包括外汇兑换、债券代理、托管服务、风险对冲在内的配套产品,在协助内地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为自身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总体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香港人民币业务已打下扎实的基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正是香港市场化运作的优势所在。未来,面对“十四五”规划期间新出现的各种人民币业务机会,香港金融业应不断完善人民币市场及产品,加大对周边地区的人民币辐射,把各种潜在的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人民币业务及产品,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