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2孙亮亮张岩松

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院系科学研究体育

孙亮亮 张岩松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课程是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实施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 )的实施吹响了新一轮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号角。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审视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显得既有必要,也很重要。首先,《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系列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其次,《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事关学生科研素养提升,课程改革较为重要。以下将从《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1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材内容难度把控不准

教材内容的难度是教材组成中的重点部分,有效把控好教材内容难度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材内容难度进行考察,是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意。当前,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所用的教材主要有:黄汉升、郑旗、张力为编写。从广度方面讲,三本教材的内容都相对较多,学习内容容量存在一定难度。从深度当面考察,郑旗和张力为教授编写的教材,对于本科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诸如:样本含量计算、抽样设计、信度计算、研究指标筛选、数据的描述统计、SPSS分析等。[1]黄汉升编写的教材理论性知识相对较多,其中,也有部分实例性较强的案例,但是,总体上还相对较少。现有的本科体育科研方法教材内容难度把控的不准,给该课程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本课程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1.2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准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有助于人才的培养,而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准确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的培养。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是高校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等内涵,从思维逻辑和体育科研实际出发,使学生掌握体育科研的一般规律,进而使体育专业的学生接受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训练。[3]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但是,在调研中却发现,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于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任务而进行目标定位的缩小,这种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缩小所造成的定位不准问题,使得本课程教学改革尤为必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是实现长远培养目标,还是关注眼前现实目标利益问题。

1.3 学生所学理论转化实践能力不够

在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关于体育科学研究选题、如何进行设计、各种研究方法等相关理论,但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熟练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还需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讲述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理论时,学生能够掌握此知识点,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实践写作时,参考文献很多书写错误。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如何通过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凸显其知识的运用与能力的提升,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1.4 学生论文撰写的方法使用不当

学生论文撰写的方法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论文撰写存在选题宽泛、层次逻辑不清晰、研究方法使用不恰当、学术论文格式不规范等方面。具体来讲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1)论文选题过大,或者选题的表述不完善,例如:学生所选的题目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浅谈篮球运动的进攻与防守”“中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等。(2) 论文内容框架逻辑性不够,例如:论文的第一部分撰写“XX市气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调研”,第二部分撰写“XX市气排球运动的发展策略”,第三部分为结论。(3) 研究方法不恰当,例如:关于现状调查的研究,本应使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却未在研究方法中指出。(4)学术论文格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不能规范引用、各级标题标注混乱等,这些问题使得《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5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偏少

据调研,各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一般为2学分(32课时),而《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材内容一般都不少于10章,在32学时内要完成10章课程内容的理论学习,学习任务很重,这就必然会造成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偏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自身的属性更侧重于实践运用,而非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课时数少、理论知识多的矛盾所导致的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忙于完成理论传授,而不得不减少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所以,也必然导致前面所提及的“所学理论转化实践能力不够”“学生论文撰写的方法使用不当”等问题。

2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2.1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高校体育院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高校体育教师也尤为重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不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的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改革也使学生更能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其承担着学生体育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的的重任,在此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下,能够保障为《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改革方向、能够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先进的思路、也能够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典型的案例,进而使该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就。

2.2 高校本科一流课程打造的背景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 ),该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4]《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作为高校体育院系本科阶段的重要必修课程,承担着大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担负着大学生科研思维养成。基于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在一流课程打造的大背景下,能够为《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进而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努力使本课程能够“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4]

2.3 其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借鉴

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多的优质课程不断涌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慕课、各级级精品课程网站等丰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内涵和外延。基于此,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可充分利用其它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充分借鉴体育类课程或其它课程的先进教学方法及手段,丰富《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过程,还可以借鉴其它课程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的运用,开拓《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教学思想变革方面,应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学思想,顺应教学改革。

2.4 课程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发挥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是体育学各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本科阶段体育院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该课程自身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包含了课程方法论基础知识、研究方式、具体的方法与技术等方面;[5]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培养“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实践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具有贯通之处;该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课程,课程中涉及的体育科学研究选题、体育科学研究设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科研论文的撰写等,都是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内容。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审视《体育科研方法》课程自身的特点,还有诸多需要发挥的优势与特色,特别是在一流课程打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 修订适合本科层次特征的教材

鉴于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学时少、所学内容多且难度大的问题,建议应编制适合本科各专业特点的教材,教材应体现以下特征:首先,应精简所学知识要点,将不适合本科体育各专业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减少,制定适合专业特点的教材。其次,课程内容编制模块化,可将本课程划分为六大模块: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块、体育科学研究选题模块、体育科学研究设计模块、体育科学研究的相关方法模块、体育研究论文的撰写模块、体育研究的规范模块。第三,教材内容中应融入实践的内容,在选题、设计、调查、实验等内容中,都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目标,从狭义上讲,应打破仅仅为了完成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短期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的思考能力、综合的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大学生日常的科研项目、田野调查报告、创新训练项目等,都应纳入教学目标定位中,最终实现的是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并不是仅仅为完成短期的毕业论文目标。从广义上讲,本课程教学目标应对标双一流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在教学内容上凸显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实践环节上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理论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3 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校体育院系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进尤为重要。双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给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诸如:探究式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等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融合。在课程教学中,须密切联系体育学科研究的实际,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改进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须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能基于问题导向,进行相关体育实践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进行研究与思考,进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规范意识、学术道德意识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3.4 以科研实践为载体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在本科阶段,《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展开应充分结合科研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的科研实践可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有研究的设计、研究报告构建等;课外实践主要有:“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大学生科研论文撰写”“大学生课外调研报告撰写”等。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以科研实践为载体提升学生研究能力,而不仅仅将该课程定位为围绕大学生毕业论文展开。无论是课内实践还是课外实践,都可以成为《体育科研方法》课程重要的实践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科研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院系科学研究体育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