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类专业开设五禽戏课程解析

2021-11-22任向阳张晋莉杨晓芳

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华佗保健康复

任向阳 张晋莉 杨晓芳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2. 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 昌吉 831100

康复医学是针对各种原因(含先天性因素)引起的损伤和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应用一切手段,经过训练和再训练,恢复与提高功能,重返家庭和社会为目的的学科。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四大支柱之一。随着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新兴健康服务产业迅猛发展,康复医疗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1]康复治疗师既是健康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目前社会紧缺型医学人才。[2]如何有效提高康复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素养,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作为新兴领域,康复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创编五禽戏,基于“五行化生万物”思想,最早将“五行学说”融入到仿生导引术中,属于医疗体育,具有众多流派,历经1800多年的历史流变。2003年虞定海教授在传统(华佗)五禽戏基础上创编健身气功·五禽戏。2011年传统(华佗)五禽戏被亳州市政府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养疗一体”的五禽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明珠。五禽戏进校园是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两者的结合能够产生哪些价值和作用,旨在为康复类专业建设和五禽戏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 五禽戏课程对康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康复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康复、医疗、预防、保健能力的康复治疗师。要求治疗师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国康复类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上有中医和西医学科知识相结合、现代运动与传统运动相结合的特点。康复类专业的学生既要了解西方医学理论体系,也要了解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既要掌握运用现代运动形式进行康复治疗的手段,也要学会运用传统运动形式进行康复治疗的手段。

1.1 奠定康复治疗师身心健康

现代运动形式与传统运动形式在康复各有优势。五禽戏与各单项现代运动形式相比突出的优势或特色在于有更多身体部位的肌肉参与,包括许多小肌群、核心区肌群等参与;有更多身体机能被动员,包括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等;动静结合,身心合一,内外兼修。五禽戏更具整体性的养生保健特点,使其在康复养生上具有更丰富和更全面的“养疗”效果。[3][4][5]学生在学校期间学练五禽戏能有效改善自身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工作期间常练五禽戏改善自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1.2 丰富康复治疗师康复方法

在康复治疗中现代运动形式更注重局部组织器官的机能恢复,针对性较强直指症状,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形式更注重整体身心健康的改善,讲究“未病先治”,强调预防为主。有学者[6]提出以体育为主导,以医疗为辅导的健康之路,才是个人健康、民族健康的王道。“上工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对于当今社会促进全民健康的作用愈发显现。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康复专业人才在实现大众运动康复健康领域成为支柱力量,其职业能力构成中包涵能够提供运动养生、疾病防治和科学锻炼的咨询,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预防疾病,制定健身训练计划等。[7]五禽戏课程的开设提高其职业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

1.3 增加课程思政传统文化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就是“树德育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禽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主客观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创编而成,从中提炼出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用于课程思政,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有积极作用。

1.3.1 朴素的传统哲学思想内涵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道家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亳州地方性知识文化结合华佗自身医疗实践孕育了华佗五禽戏的产生。[8]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由此对于五禽戏所强调的“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而”“犹如户枢不蠹”……能够提炼出朴素的传统哲学思想,深刻解读伤病、康复、健康的相互转化现象,使患者树立战胜伤病或疾病的信心;提炼出适宜的运动才能促进健康,过度运动是导致疾病或运动损伤的因素;提炼出系统论的观点对待康复与健康,人体是一个整体,“阴平阳秘”是健康的基础。

1.3.2 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内涵

华佗将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相结合融入到养生保健动作术式中,将阴阳学说对人体生理、病理相互转化的思辨融入到导引术养生保健理念中,从而诞生了“动形养生”“适可而止”“理实一体”的独特“养疗”体系。“华佗五禽戏”兼有养生哲学和道家文化的深厚悠远的生命底蕴,它也是更本质、更高层次上的健康养生文化。[9]学练五禽戏除了要进行动作术式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健身机理的学习。将各种动作术式与身体各器官组织机能相对应,与人体经络运行相对应,与心理调节相对应,与呼吸调节相对应。在五禽戏课程中,结合五禽戏动作套路系统的将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传授给学生,增加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中医养生理论的机会。

1.3.3 厚重的传统文化

中国仿生导引术渊源流传,从老子的“二禽戏”到淮南子的“六禽戏”再到华佗的“五禽戏”。五禽戏的创编伴随着我国传统道家思想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中医理论的发展,伴随着“五行学说”发展。在东汉末年战火不断瘟疫肆虐的历史背景下,华佗创编五禽戏看似历史偶然,其实有着重要的历史契机,是时代的产物,[10]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和高度智慧。魏晋以后五禽戏逐渐被道家医家典籍收录,极大推动了五禽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著名诗人唐代柳宗元、宋代陆游等都曾有描写五禽戏的诗句。五禽戏的历史源流能提炼出大量鲜活生动的人文素养历史案例,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学练五禽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产生积极作用。

2 对五禽戏课程建设的影响

五禽戏进校园是各级政府推广五禽戏的重要举措,对五禽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五禽戏良好的健身作用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五禽戏逐渐纳入校本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目前在一些院校逐渐尝试将五禽戏开设为独立课程。调查发现,五禽戏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康复类专业开设五禽戏课程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努力方向。

2.1 五禽戏教学改革的导向性

目前,五禽戏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形体动作的强调有操化表现,不重视甚至忽视它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其次,虽然有些五禽戏的教学提到了中医的经络穴位脏腑,但是技术动作教学没有将经络腧穴等理论和技术动作的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目前五禽戏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教学过程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康复专业职业技能为导向,为长期困扰教师的五禽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新的实践基础,避免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与反传统教学模式之间摇摆不定;在五禽戏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五禽戏养生保健的机理及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五禽戏学习的目的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五禽戏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2.2 五禽戏师资建设的导向性

康复类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构成中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进行康复保健的能力,具备能够提供运动养生、疾病防治和科学锻炼咨询的能力,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预防疾病的能力,五禽戏深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概括表现为注重整体观、讲求平衡观、运用系统观、强调主体观。在对康复类学生进行五禽戏课程教学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动作术式的动作,同时要深刻领悟五禽戏养生保健理念观点,这对指导学生康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五禽戏师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具备动作术式高水平演练、养生保健机理准确讲解、康复实践的应用等。

2.3 五禽戏课外活动开展的导向性

康复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五禽戏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五禽戏课堂的延伸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五禽戏课外活动可以是设置奖项的个人、团体赛,可以是不设奖项的展演货交流会,可以是理论内容的竞猜,可以是康复中的应用等不同组织形式。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得到锻炼的素质及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3 结语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规格其中提出以下要求:(1)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3)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4)能规范地对患者进行恢复和增强肌力训练、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等运动治疗;(5)能运用推拿、按摩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五禽戏所具有的养生保健效果,所运用的中医理论思想,所蕴含的传统哲学文化都和康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有着较高的契合度,能够为培养康复类专业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以康复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对五禽戏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对五禽戏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华佗保健康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华佗学医
华佗学医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小华佗拜师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